3.2.1  标准层和楼层
[ 菜单路径 ] 结构 > 标准层和楼层 > 标准层和楼层

区分 版本 / Revision No. 改善建议者 改善内容 内容列表
产品功能 Ver.112 R3 / No.2009-03
桂满秀(MITC)
2009-3-1
Click Click
手册内容 Ver.110 R2 / No.2009-02

张春喜(MITC)

2009-3-1
Click Click

 

功能说明

 

图 3.2.1-1  标准层和楼层

 

在标准层和楼层界面上可定义塔块和标准层,并进行楼层组装,从而搭建整个结构模型。

(1)标准层
        定义建筑模型所需的标准层数量,并指定每个标准层的楼板类型,可对标准层进行添加、插入、删除等操作,程序默认标准层号为P1;

           程序中结构构件平面布置相同的楼层都可以定义为一个标准层,构件截面尺寸、材料和荷载可以不同。

  • 楼板类型:定义当前标准层楼板的类型,楼板类型包括刚性板、弹性膜、弹性板、内刚外弹四种;当局部房间楼板类型不同时,可用替换楼板类型命令,详细介绍参见第4.3.4节。

  • 刚性板:考虑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零;

  • 弹性膜:计算楼板平面内刚度,楼板平面外刚度为零;对于楼面凸凹不规则、楼板不连续、开大洞结构均可应用。

  • 弹性板:计算楼板平面内和平面外的刚度;对于厚板转换层及板柱结构体系等均可应用 。

  • 内刚外弹: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计算楼板平面外刚度;对于板柱剪力墙及板柱体系等均可应用。

  • 标准层数量:要添加的标准层个数,程序默认为1。

(2)塔块

  • 塔块数量: 需要添加的塔块数,程序默认一个塔块,即Base塔;当用户添加多个塔块时,程序默认下部塔块均为Base塔;

(3)楼层组装  
对每个塔块设定楼层数量,并指定标准层、层高和相应楼板上的恒、活荷载值,从而实现整个结构模型的组装。

  • 楼层数量:需要添加的楼层数量。

  • 层高:定义要添加的楼层的标高。

  • 所属标准层:指定要添加的楼层所属的标准层,交互框的下拉列表中列出了所有已定义的标准层名称;

  • DL,LL:定义本楼层楼板恒荷载值、活荷载值,方向向下为正;

  • 转换层:勾选此项定义本层为转换层。一般本层有转换结构构件时,建议把本层定义为转换层,以便对转换层构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相应的内力调整,并满足规范要求的构造措施;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结构构件,必须在“分析设计”菜单下的“修改构件类型”命令进行指定,具体操作参见第7.2节内容。

  • Base层:结构模型的基底平面层,在程序中不代表真实楼层,如果考虑基础与上部结构一同分析计算时,可以在此层布置基础构件,设定合适的基底边界条件一同分析计算。

(4)地下室信息
        点击地下室信息的"编辑"按钮,打开"地下室信息"对话框,如图3.2.1-2,用户可对地下室进行相应设置。

 

图 3.2.1-2  地下室信息

 
  • 地下室层数: 是指与上部结构同时进行整体分析的地下室层数,无地下室填0。对地震力、风力作用、地下室人防等信息有影响;程序按地下室层数把楼层中最下面几层设为地下室,如此处设置为3,则楼层中最下面的3层判断为地下室,楼层列表上相应的楼层名称改为B1F、B2F、B3F;
  • G.L室外地坪):指室外地坪距地下一层(地下室最上面的一层)顶板距离,以地下一层顶板标高为准,地坪比地下一层的顶板高为正,低为负;
  • 解除横向位移约束的地下室层数:本项用于设定解除横向位移约束的地下室层数m,m不应大于地下室层数n,解除顺序由上至下。对于解除横向位移约束的地下室部分,计算时该层将产生水平位移。

 

图 3.2.1-3  多塔结构

 

注意事项

(1)本对话框上的所有功能均可以在工作目录树的右键菜单上实现;

(2)不同的塔块不允许布置同一标准层,若实际工程中需要相同的标准层,可将该标准层进行复制,定义成不同的名称即可,详细介绍参见第3.2.3节;若用户组装楼层时,强行交互其他塔已有的标准层,则程序会自动复制此标准层,并自动生成标准层名称。

(3)此处定义的DL、LL值为本楼层所有楼板上默认荷载值,若局部房间楼板荷载不同时,在菜单荷载>构件荷载>楼板进行局部楼板荷载的修改,详细介绍参见第6.2.1节;

(4)标准层不能脱离楼层存在,用户必须先进行楼层的预组装;否则删除楼层后,其所属的标准层也随之删除。

(5)如果定义了某一楼层为转换层,则程序自动将该层的楼板按弹性楼板进行分析。

 

操作示例

(1)定义标准层数量及楼板类型;
(2)定义塔块数量;
(3)楼层组装;
(4)定义地下室参数;
(5)点击“关闭”。

 

1

标准层/楼层/工作树/标题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