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3  规则性验算表格
[菜单路径] 结果 > 层分析结果 > 规则性验算表格
区分 版本 / Revision No. 改善建议者 改善内容 内容列表
产品功能 Ver.112 R3 / No.2009-03
桂满秀(MITC)
2009-3-1
Click Click
手册内容 Ver.110 R2 / No.2009-02

张春喜(MITC)

2009-3-1
Click Click
 
功能说明

本项以表格方式输出结构规则性验算结果,包括以下内容:

(1)扭转不规则验算:计算楼层位移比,并判断结构扭转效应是否明显。

 

表 8.3.3-1  扭转不规则结果

 
注意事項

(1)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高层建筑及复杂高层建筑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4倍;
(2)表格中可以输出结构周期比的验算结果,以此判断结构扭转效应是否明显。

 

功能说明

(2) 侧向刚度不规则验算:计算楼层侧向刚度及其比值,并判断结构竖向是否规则,以此确定结构的薄弱层。

 

表 8.3.3-2  侧向刚度验算结果

 

表 8.3.3-3  侧向刚度验算结果(广东)

图8.3.3-4  转换层上、下结构侧移刚度验算结果(剪切刚度)

 

图8.3.3-5  转换层上、下结构侧移刚度验算结果(剪弯刚度)

 

注意事項

(1)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如果不满足,则该层判断为薄弱层,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乘以1.15倍的增大系数;

(2)程序还增加了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中利用层间位移角比验算楼层侧向刚度不规则的内容,在地震作用下,某一层的层间位移角大于相邻上一层的1.3倍,或大于其上相邻三个楼层层间位移角平均值的1.2倍,则该层的侧向刚度不规则,判断为薄弱层,该层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乘以1.15倍的增大系数。层间位移角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ui、ui-1____ 第i层、i-1层水平弹性位移;

            hi ____ 第i层层高。

(3)对于带转换层的结构,程序输出了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比验算结果。当转换层位于结构的首层时,刚度比按《高规》JGJ3-2002附录E中公式E.0.1-1等效剪切刚度计算,验算结果见表8.3.3-4;当转换层不在结构的首层时,刚度比按《高规》JGJ3-2002附录E中公式E.0.2剪弯刚度计算,验算结果见表8.3.3-5。

 

功能说明

(3)楼层抗剪承载力验算:计算楼层层间抗侧力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及其比值,并判断楼层承载力是否有突变,以此确定结构的薄弱层。

 

表 8.3.3-6  楼层抗剪承载力验算结果

 

注意事項

(1)A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宜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80%,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65%;B级高度高层建筑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力的75%。对不满足要求的楼层,程序将判断为薄弱层,并自动将该楼层地震作用乘以1.15的放大系数。如果验算结果已达到"不应’的限制条件,则用户应在前处理中调整结构布置。
(2)楼层抗侧力结构受剪承载力的计算采用构件的实际配筋,并采用《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中附录B的计算方法,其中构件的实际配筋程序是按超配筋系数来考虑的。

 

功能说明

(4)地下室侧向刚度验算:计算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楼层的侧向刚度及其比值。

 

注意事项

          对于带地下室的结构,程序输出了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侧向刚度的比值,该比值计算是按楼层等效剪切刚度计算的,参见《高规》JGJ3-2002附录E中公式E.0.1-1。

 

 

 

 

 

1

层相关表格及图形结果

2

不规则验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