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功能说明 |
(1) 材料设计强度修正
基础的抗弯、抗剪、抗扭及剪扭计算时,需要考虑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强度设计值的修正,修正系数参见第17.8.2节内容。
(2) 最小配筋率
基础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该同时满足GB50010-2002及GB50038-2005规范的最小配筋率要求,参见表17.8.3-1。
|
|
基础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表17.8.3-1 |
分 类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C25~C35 |
C40~C55 |
C60~C80 |
受弯构件、偏心受
压及偏心受拉构件
一侧的受拉钢筋 |
0.25和45ft/fy较大值 |
0.30和45ft/fy较大值 |
0.35和45ft/fy较大值 |
|
|
(3)最大配筋率
基础受弯及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受拉钢筋最大配筋率不宜大于1.5%,但不应超过GB50038-2005规范第4.11.8条要求,参见表17.8.3-2。
|
|
表17.8.3-2
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百分率(%)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C25 |
≥C30 |
HRB335级钢筋 |
2.2 |
2.5 |
HRB400级钢筋 |
2.0 |
2.4 |
HRB400级钢筋 |
|
|
(4)允许延性比
基础构件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时,受拉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5%。当大于1.5%时,受弯构件或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允许延性比 β
值应该满足以下公式:
|
|

|
|
式中:
x
——
混凝土受压区高度;
h0
——
截面的有效高度;
ρ’
ρ
——
纵向受拉钢筋及纵向受压钢筋配筋率;
fyd
——
钢筋抗拉动力强度设计值;
fcd
——
混凝土轴心受压动力强度设计值;
αc
——
系数,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超过C50时,取αc=1.0;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时,取αc
=0.94;其间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5)配筋计算
基础构件的设计方法参见第17.9节内容,其中基础梁构件进行斜截面承载力验算时,混凝土的动力强度设计值应乘以折减系数0.8;另外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需做跨高比影响的修正。当仅配置箍筋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
|

|
|
式中:
V
——
受弯构件斜截面上的最大剪力设计值;
ftd
——
混凝土轴心抗拉动力强度设计值;
b
——
梁截面宽度;
h0
——
梁截面有效高度;
fvd——
箍筋抗拉动力强度设计值;
Asv
——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Asv=nAsv1。此处,n为同一截面内箍筋的肢数,Asv1为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s
——
沿构件长度方向的箍筋间距;
l
——
梁的计算跨度;
Ψ1
——
梁跨高比影响系数。当l/h0≤8时,取Ψ1=1.0;当l/h0>8时,Ψ1按上式计算;当Ψ1<0.6时,取Ψ1=0.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