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说明 |
|
1. 钢管混凝土单肢柱的轴向受压承载力应满足下列要求: |
(5.2.8-59) |
式中:
N
—— 轴向压力设计值;
Nu ——
钢管混凝土单肢柱的承载力设计值。 |
2.
钢管混凝土单肢柱的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5.2.8-60)
(5.2.8-61)
(5.2.8-62) |
式中:
N0
—— 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短柱的承载力设计值;
θ
—— 钢管混凝土的套箍指标;
fc
——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设计值;
Ac
—— 钢管内混凝土的横截面面积;
fa
—— 钢管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
Aa —— 钢管的横截面面积;
φ1
—— 考虑长细比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
φe —— 考虑偏心率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 |
|
在任何情况下均应满足下列条件:
|
(5.2.8-63) |
式中:
φ0
—— 按轴心受压柱考虑的φl值。 |
|
3. 钢管混凝土柱考虑偏心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φ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当e0/τc≤1.55时 |
(5.2.8-64)
(5.2.8-65) |
(2)当e0/τc>1.55时 |
(5.2.8-66) |
式中:
e0
—— 柱较大弯矩端的轴向压力对构件截面中心的偏心距;
τc
—— 钢管的内半径;
M2
—— 柱两端弯矩设计值之较大者;
N
—— 轴向压力设计值。 |
|
4. 钢管混凝土柱考虑长细比影响的承载力折减系数φ1的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当le/d>4时 |
(5.2.8-67) |
(2)当le/d≤4时 |
(5.2.8-68) |
式中:
d
—— 钢管外径;
le
—— 柱的等效计算长度。 |
5. 对于两支承点之间无横向荷载作用的框架柱和杆件,其等效长度应按下列公式确定:
|
(5.2.8-69)
(5.2.8-70) |
式中:
l0
—— 框架柱或杆件的计算长度;
l
—— 框架柱或杆件的长度;
κ
—— 等效长度系数;
μ
—— 计算长度系数。 |
|
6.
悬臂柱的等效计算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
(5.2.8-71) |
式中:
H
—— 悬臂柱的长度;
κ
—— 等效长度系数。 |
悬臂柱的等效长度系数应按下列规定计算,并取其中之较大者。
当嵌固端的偏心率e0/τc≥0.8时: |
(5.2.8-72) |
当嵌固端的偏心率e0/τc<0.8时: |
(5.2.8-73) |
当悬臂柱的自由端有力矩M1作用时: |
(5.2.8-74) |
式中:
β
—— 悬臂柱自由端力矩设计值M1与嵌固端的弯矩设计值M2之比值,当β为负值时,按反弯点所分割成的高度为H2的子悬臂柱计算。 |
|
 |
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