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组合梁腹板考虑屈曲后强度的计算

4.4.1

腹板仅配置支承加劲肋(或尚有中间横向加劲肋)而考虑屈曲后强度的工字形截面焊接组合梁(图4.3.2a),应按下式验算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

 

 

(4.4.1-1)

 

式中  

M、V:梁的同一截面上同时产生的弯矩和剪力设计值;计算时,当 ,取;当 ,取

         

:梁两翼缘所承担的弯矩设计值;

      

:较大翼缘的截面积及其形心至梁中和轴的距离;

      

:较小翼缘的截面积及其形心至梁中和轴的距离;

 

:梁抗弯和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1.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4.1-3)

 

         (4.4.1-4)

 

式中  

:梁截面模量考虑腹板有效高度的折减系数;

      

:按梁截面全部有效算得的绕 x 轴的惯性矩;

      

:按梁截面全部有效算得的腹板受压区高度;

      

:梁截面塑性发展系数;

      

:腹板受压区有效高度系数。

 

 

         (4.4.1-5a)  

 

 

         (4.4.1-5b)  

 

 

         (4.4.1-5c)  

 

式中

 

:用于腹板受弯计算时的通用高厚比,按公式(4.3.3-2d)、(4.3.3-2e)计算。

 

2. 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

 

 

         (4.4.1-6a)  

 

 

         (4.4.1-6b)  

 

 

         (4.4.1-6c)  

 

式中

:用于腹板受弯计算时的通用高厚比,按公式(4.3.3-2d)、(4.3.3-2e)计算。

 

当组合梁仅配置支座加劲肋时,取公式(4.3.3-3e)中的

 

4.4.2

当仅配置支承加劲肋不能满足公式(4.4.1-1)的要求时,应在两侧成对配置中间横向加劲肋。中间横向加劲肋和上端受有集中压力的中间支承加劲肋,其截面尺寸除应满足公式(4.3.6-1}和公式(4.3.6-2)的要求外,尚应按轴心受压构件参照第4.3.7条计算在腹板平面外的稳定性,轴心压力应按下式计算:

 

         (4.4.2-1)  

 

式中

:按公式(4.4.1-6)计算;

     

:腹板高度;

     

:按公式(4.3.3-3)计算;

     

:作用于中间支承加劲肋上端的集中压力。

 

当腹板在支座旁的区格利用屈曲后强度亦即时,支座加劲肋除承受梁的支座反力外尚应承受拉力场的水平分力H,按压弯构件不计算强度和在腹板平面外的稳定。

 

         (4.4.2-2)  

 

对设中间横向加劲肋的梁,取支座端区格的加劲肋间距。对不设中间加劲肋的腹板,取梁支座至跨内剪力为零点的距离。

 

H的作用点在距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h0/4处。此压弯构件的截面和计算长度同一般支座加劲肋。当支座加劲肋采用图4.4.2的构造形式时一,可按下述简化方法进行计算;

 

加劲肋1作为承受支座反力的轴心压杆计算,封头肋板2的截面积不应小于按下式计算的数值:

 

         (4.4.2-3)  

 

图 4.4.2 设置封头助板的梁段构造

※注:

1. 腹板高厚比不应大于250。

2. 考虑腹板屈曲后强度的梁,可按构造需要设置中间横向加劲肋。

3. 中间横向加劲肋间距较人()和不设中间横向加劲肋的腹板,当满足公式(4.3.3-1)时,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