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支座

7.6.1

本条为新增加的内容,对工程中最常用的平板支座的设计作出了具体规定。

 

7.6.2

弧形支座和辊轴支座中,圆柱形表面与平板的接触表面的承压应力,根据原规范GBJ17-88的计算公式(7.4.2)和(7.4.3)合并为一式为:

 

 

式中

R : 支座反力设计值;

 

L : 弧形表面或辊轴与平板的接触长度;

 

d : 棍轴直径(对棍轴支座)或弧形表面半径的2倍(对弧形支座);

 

n : 棍轴数目,对弧形支座 n = 1 。

 

本规范参考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规定,认为从发展趋势来看,这两种支座接触面的承载力应与钢材的成正比,故建议用下式表达:

 

 

上式即本规范公式(7.6.2),可以写成为:

 

 

这与原规范的计算式(7.4.2)和(7.4.3)合并后的式(71)基本一致,但对用高强度钢作成的支座,则本规范公式(7.6.2)的承载力有提高,这与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相吻合。

 

7.6.3

公式(7.6.3)原为为圆柱形枢轴局部紧接承压容许应力,,再将其换算为极限状态设计表达式即得公式(7.6.3)。

 

 

7.6.4、7.6.5

这两条为新增加的内容。为了适应受力复杂或大跨度结构在支座处有较大位移(包括水平位移和不同方向的角位移)的要求,提出了采用橡胶支座和万向球形支座或双曲形支座。双曲线支座的两个互交方向的曲率不同,如果两曲率相同则为球形支座。

橡胶支座有板式和盆式两种,板式承载力小,盆式承载力大,构造简单,安装方便。盆式橡胶支座除压力外还可承受剪力,但不能承受较大拔力,不能防震,容许位移值可达150mm。但橡胶易老化,各项指标不易确定且随时间改变。

万向球形钢支座和新型双曲型钢支座可分为固定支座和可移动支座,其计算方法按计算机程序进行。在地震区则可采用相应的抗震、减震支座,其减震效果可由计算得出,最多能降低地震力10倍以上。这种支座可承受压力、拔力和各向剪力,其抗拔力可达20000kN。以上各类新型支座由北京建筑结构研究所开发,衡水宝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上海彭浦橡胶制品总厂生产。经鉴定后,已在北京首都四机位飞机库、上海虹桥飞机库、哈尔滨飞机库、乌鲁木齐飞机库、广州体育馆、南京长江二桥等数10处国家重点工程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