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本条规定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基本原则,按环境类别和设计使用年限进行设计。表 3.4.1 列出的环境类别与 CEB 模式规范 MC-90 基本相同。表中二类环境 a 与 b 的主要差别在于有无冰冻。三类环境中的使用除冰盐环境是指北方城市依靠喷洒盐水除冰化雪的立交桥及类似环境,滨海室外环境是指在海水浪溅区之外,但其前面没有建筑物遮挡的混凝土结构。四类和五类环境的详细划分和耐久性设计方法由《港口工程技术规范》及《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 GB 50046 等标准解决。
关于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定义,《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程》 JGJ24&emdash;86 规定如下:
严寒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10℃的地区。
寒冷地区:累年最冷月平均温度高于-10℃、低于或等于0℃的地区。
累年系指近期 30 年,不足 30 年的取实际年数,但不得少于 10 年。各地可根据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参数确定所属气候区域,也可根据《建筑气象参数标准》提供的参数确定所属气候区域。
3.4.2
本条对一类、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作出了规定。
表 3.4.2 中水泥用量为下限值,适宜的水泥用量应根据施工情况确定。混凝土中碱含量的计算方法参见《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 CECS53:93 的规定。
3.4.3
本条对于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且处于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作了专门的规定。
根据国内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状态的调查,一类环境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基本可以得到保证。但国内一类环境实际使用年数超过 100 年的混凝土结构极少。耐久性调查发现,实际使用年数在70~80年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构件基本完好,这些构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在15N/mm2左右,保护层厚度15~20mm。因此,对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加以限制;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保护层厚度;特别是规定需定期进行维护,一类环境中的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可得到保证。
3.4.4
二、三类环境的情况比较复杂,要求在设计中:限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适当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保证混凝土抗冻性能;提高混凝土抗渗透能力;使用环氧涂层钢筋;构造上注意避免积水;构件表面增加防护层使构件不直接承受环境作用等,都是可采取的措施,特别是规定维修的年限或局部更换,都可以延长主体结构的实际使用年数。
3.4.5~3.4.6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和抗渗性能试验方法、等级划分及配合比限制按有关的规范标准执行。混凝土抗渗和抗冻的设计可参考《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DL/T 5057 及《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 50108 的规定。
3.4.7
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是采用静电喷涂环氧树脂粉末工艺,在钢筋表面形成一定厚度的环氧树脂防腐涂层。这种涂层可将钢筋与其周围混凝土隔开,使侵蚀性介质 ( 如氯离子等 ) 不直接接触钢筋表面,从而避免钢筋受到腐蚀。
鉴于建设部已颁布行业标准《环氧树脂涂层钢筋》 JG 3042 ,该产品在工程中应用也已取得了一定的使用经验,故本次修订增加了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应用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