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C 混凝土的多轴强度和本构关系

本附录为新增内容,专用于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和二维、三维结构的承载力验算。所给的计算方程和参数值,以我国的试验研究成果为依据,也与国外的试验结果相符合。

C.1 总 则

C.1.1

由于混凝土材料的地方性、现场进行配制,以及其强度和变形性能的离散性较大,确定其强度和本构关系的方法宜按本条所列先后作为优选次序。

 

C.1.2

混凝土的强度和本构关系都是基于正常环境下的短期试验结果。若结构混凝土的材料种类、环境和受力条件等与标准试验条件相差悬殊,例如采用轻混凝土或重混凝土、全级配或大骨料的大体积混凝土、龄期变化、高温、截面非均匀受力、荷载长期持续、快速加载或冲击荷载作用等情况,混凝土的强度和本构关系都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应自行试验测定或参考有关文献做相应的修正。

 

C.1.3

采用线弹性方法进行分析的结构,在验算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或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指标可按本规范第 5.2.8 条取值。

在结构的非线性分析中,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指标宜取为实测值或平均值,详见本规范第 5.3.4 条和相应的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