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简体结构设计

9.1 一般规定

9.1.1~9.1.2

简体结构具有造型美观、使用灵活、受力合理,以及整体性强等优点,适用于较高的高层建筑。目前全世界最高的一百幢高层建筑约有三分之二采用筒体结构;国内百米以上的高层建筑约有一半采用钢筋混凝土简体结构,所用形式大多为框架 - 核心筒结构和筒中筒结构,本章条文主要针对这二类筒体结构,其他类型的简体结构可参照使用。

研究表明,筒中筒结构的空间受力性能与其高宽比有关,当高宽比小于 3 时,就不能较好地发挥结构的空间作用。

 

9.1.3~9.1.4

由于简体结构的层数多、重量大,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过低,以免柱的截面过大影响建筑的有效使用面积;转换梁的高跨比不宜过小,以确保梁的刚度和强度。

 

9.1.5

简体结构的双向楼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四周外角要上翘,但受到剪力墙的约束,加上楼板混凝土的自身收缩和温度变化影响,使楼板外角可能产生斜裂缝。为防止这类裂缝出现,楼板外角顶面和底面配置双向钢筋网,适当加强。

 

9.1.7~9.1.9

核心筒或内筒是简体结构的主要承重和抗震构件,在抗震设计时,应注意局部加强和轴压比控制等构造措施。具体规定大多同剪力墙结构,考虑到筒体角部是保证核心筒整体抗震性能的关键部位,其边缘构件应适当加强。

为防止核心筒或内筒中出现小墙肢等薄弱环节,墙面应尽量避免连续开洞,对个别无法避免的小墙肢,应控制最小截面高度,并按柱的抗震构造要求配置箍筋和纵向钢筋,以加强其抗震能力。

 

9.1.10

在筒体结构中,大部分水平剪力由核心筒或内筒承担,框架柱或框筒柱所受剪力远小于框架结构中的柱剪力,剪跨比明显增大,因此其轴压比限值可比框架结构适当放松,可按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要求控制柱轴压比。

 

9.1.11

楼盖主梁搁置在核心筒的连梁上,会使连梁产生较大剪力和扭矩,容易产生脆性破坏,宜尽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