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基础底面面积;
 
a : 压缩系数;
 
b : 基础底面宽度(最小边长);或力矩作用方向的基础底面边长;
 
c : 粘聚力;
 
d : 基础埋置深度,桩身直径;
 
Ea : 主动土压力;
 
Es : 土的压缩模量;
 
e : 孔隙比;
 
F : 基础顶面竖向力;
 
fa :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ak :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rk : 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
 
G : 恒载;
 
H0 : 基础高度;
 
Hf : 自基础底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Hg : 自室外地面算起的建筑物高度;
 
L : 房屋长度或沉降缝分隔的单元长度;
 
l : 基础底面长度;
 
M : 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或截面的弯矩;
 
p : 基础底面处平均压力;
 
p0 : 基础底面处平均附加压力;
 
Qk : 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桩基中单桩所受竖向力;
 
qpa : -桩端土的承载力特征值;
 
qsa : -桩周土的摩擦力特征值;
 
Ra :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s : 沉降量;
 
u : 周边长度;
 
ω : 土的含水量;
 
ωL : -液限;
 
ωp : 塑限;
 
z0 : 标准冻深;
 
zn : 地基沉降计算深度;
 
a : 平均附加应力系数;
 
β : 边坡对水平面的坡角;
 
γ : 土的重力密度.简称土的重度;
 
δ : 填土与挡土墙墙背的摩擦角;
 
δr : 填土与稳定岩石坡面间的摩擦角;
 
θ : 地基的压力扩散角;
 
μ : 土与挡土墙基底间的摩擦系数;
 
ν : 泊松比;
 
φ : 内摩擦角;
 
ηb : 基础宽度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ηd : 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
 
ψs : 沉降计算经验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