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桩基构造

4.1 基桩构造

4.1.1

关于灌注桩的配筋率、配筋长度和箍筋的配置。
灌注桩的配筋与预制桩不同之处是无需考虑吊装、锤击沉桩等因素。正截面最小配筋率宜根据桩径确定,如Φ300mm 桩,配6φ10mm, A g= 471mm2 ,μg = A g/ A ps = 0.67% ;又如Φ2000mm 桩,配16φ22mm,A g=6280mm2 ,μg = A g/ A ps =0.2%ps m 。另外,从承受水平力的角度考虑,桩身受弯截面模量为桩径的3 次方,配筋对水平抗力的贡献随桩径增大显著增大。从以上两方面考虑,规定正截面最小配筋率为0.2%~0.65%,大桩径取低值,小桩径取高值。
关于配筋长度,主要考虑轴向荷载的传递特征及荷载性质。对于端承桩应通长等截面配筋,摩擦型桩宜分段变截面配筋;当桩较长也可部分长度配筋,但不宜小于2 / 3 桩长。当受水平力时,尚不应小于反弯点下限4.0 /a ;当有可液化层、软弱土层时,纵向主筋应穿越这些土层进入稳定土层一定深度。对于抗拔桩应根据桩长、裂缝控制等级、桩侧土性等因素通长等截面或变截面配筋。对于受水平荷载桩,其极限承载力受配筋率影响大,主筋不应小于8φ12,以保证受拉区主筋不小于3φ12。对于抗压桩和抗拔桩,为保证桩身钢筋笼的成型刚度以及桩身承载力的可靠性,主筋不应小于6φ10;d≤400mm 时,不应小于4φ10。
关于箍筋的配置,主要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箍筋的受剪作用,对于地震设防地区,基桩桩顶要承受较大剪力和弯矩,在风载等水平力作用下也同样如此,故规定桩顶5d 范围箍筋应适当加密,一般间距为100mm;二是箍筋在轴压荷载下对混凝土起到约束加强作用,可大幅提高桩身受压承载力,而桩顶部分荷载最大,故桩顶部位箍筋应适当加密;三是为控制钢筋笼的刚度,根据桩身直径不同,箍筋直径一般为φ6~12mm,加劲箍为φ12~18mm。

 

4.1.2

桩身混凝土的最低强度等级由原规定C20 提高到C25,这主要是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规定,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环境类别为二a 时,最低强度等级为C25;环境类别为二b 时,最低强度等级为C30。

 

4.1.13

根据广东省采用预应力管桩的经验,当桩端持力层为非饱和状态的强风化岩时,闭口桩沉桩后一定时间由于桩端构造缝隙浸水导致风化岩软化,端阻力有显著降低现象。经研究,沉桩后立刻灌入微膨胀性混凝土至桩端以上约2m,能起到防止渗水软化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