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内框架结构的震害,主要和首先发生在抗震横墙上,其次发生在外纵墙上,故专门规定了外纵墙的抗震措施。
本节保留了89规范第7.3节中的有关规定,主要修改是:按照外墙砖柱应有组合砖柱的要求对个别规定作了调整;增加了楼梯间休息板梁支承部位设置构造柱的要求。
1. 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抗震墙的分布钢筋仅需混凝土抗震墙的一半就有一定的延性,但其地震力大于框架结构且变形能力不如框架结构。从安全、经济诸方面综合考虑,本规范的规定仅适用于房屋高度不超过表F.1.1的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当经过专门研究,有可靠技术依据,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后,房屋高度可适当增加。
2. 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房屋高宽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时,有利于房屋的稳定性,减少房屋发生整体弯曲破坏的可能性,一般可不做整体弯曲验算。
3. 参照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设计要求,也根据抗震设防分类、烈度和房屋高度等划分不同的抗震等级。
4. 根据本规范第3.4节的规则性要求,提出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房屋平面和竖向布置简单、规则、抗震墙拉通对直的要求。为提高变形能力,要求墙段不宜过长。
5. 选用合理的结构布置,采取有效的结构措施,保证结构整体性,避免扭转等不利因素,可以不设置防震缝。当房屋各部分高差较大,建筑结构不规则等需要设置防震缝时,为减少强烈地震下相邻结构局部碰撞造成破坏,防震缝必须保证一定的宽度。此时,缝宽可按两侧较低房屋的高度计算。
6. 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房屋的抗震计算分析,包括整体分析、内力调整和截面验算方法,大多参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规定,并针对砌体结构的特点做了修正。其中:
配筋混凝土小砌块墙体截面剪应力控制和受剪承载力,基本形式与混凝土墙体相同,仅需把混凝土抗压、抗拉强度设计值改为”r;灌芯小砌块砌体”的抗压、抗剪强度。
配筋混凝土小砌块墙体截面受剪承载力由砌体、竖向力和水平分布筋三者共同承担,为使水平分布钢筋不致过小,要求水平分布筋应承担一半以上的水平剪力。
7. 配筋混凝土小砌块抗震墙的连梁,宜采用钢筋混凝土连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