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1
常规武器地面爆破作用在防空地下室结构各部分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除按本规范公式计算外,也可按本节规定直接选用。
4.7.2
防空地下室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顶板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l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当防空地下室设在地下一层时,顶板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l可按表4.7.2采用。对于常5级当顶板覆土厚度大于2.5m,
对于常6级大于1.5m时,顶板可不计入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产生的等效静荷载,但顶板设计应符合本规范4.11节规定的构造要求;
2 当防空地下室设在地下二层及以下各层时,顶板可不计入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产生的等效静荷载,但顶板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11节规定的构造要求。
表 4.7.2
| 顶板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l(KN/m2) | ||
| 顶板覆土厚度h(m) | 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 | |
| 5 | 6 | |
| 0≤h≤0.5 | 110~90(88~72) | 50~40(40~32) | 
| 0.5≤h≤1.0 | 90~70(72~56) | 40~30(32~24) | 
| 1.0≤h≤1.5 | 70~50(56~40) | 30~15(24~12) | 
| 1.5≤h≤2.0 | 50~30(40~24) | &emdash; | 
| 2.0≤h≤2.5 | 30~15(24~12) | &emdash; | 
※注:
1 顶板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计算,允许延性比[β]取4.0;
2 顶板覆土厚度h为小值时,qcel取最大值;
3 当符合本规范第4.3.4条规定考虑上部建筑影响时,可取用表中括号内数值。
4.7.3
防空地下室外墙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2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土中外墙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2,可按表4.7.3-1、表4.7.3-2采用;
2 对按本规范第3.2.15条规定,顶板底面高出室外底地面的常5级、常6级防空地下室,直接承受空气冲击波作用的钢筋混凝土外墙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设计时,
其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2对常5级可取400KN/m2,对常6级可取180KN/m2。
表4.7.3-1
| 非饱和土中外墙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2(KN/m2) | |||||
| 顶板顶面埋置 深度h(m) | 土的类别 | 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 | |||
| 5 | 6 | ||||
| 砌体 | 钢筋混凝土 | 砌体 | 钢筋混凝土 | ||
| 0<h≤1.5 | 碎石土、粗砂、中砂 | 85~60 | 70~40 | 45~25 | 30~20 | 
| 细砂、粉砂 | 70~50 | 55~35 | 35~20 | 25~15 | |
| 粉土 | 70~55 | 60~40 | 40~20 | 30~15 | |
| 粘性土、红粘土 | 70~50 | 55~35 | 35~25 | 20~15 | |
| 老粘性土 | 80~60 | 65~40 | 40~25 | 30~15 | |
| 湿陷性黄土 | 70~50 | 55~35 | 35~20 | 25~15 | |
| 淤泥质土 | 50~40 | 35~25 | 25~15 | 15~10 | |
| 1.5<h≤3.0 
 | 碎石土、粗砂、中砂 | 
 | 40~30 | 
 | 20~15 | 
| 细砂、粉砂 | 35~25 | 15~10 | |||
| 粉土 | 40~25 | 15~10 | |||
| 粘性土、红粘土 | 35~25 | 15~10 | |||
| 老粘性土 | 40~25 | 15~10 | |||
| 湿陷性黄土 | 35~20 | 15~10 | |||
| 淤泥质土 | 25~15 | 10~5 | |||
※注:
1 表内砌体外墙数值系按防空地下室净高≤3.0m,开间≤5.4m计算确定;钢筋混凝土外墙数值系按计算高度≤5.0m计算确定;
2 砌体外墙按弹性工作阶段计算;钢筋混凝土外墙按弹塑性工作阶段计算,[β]取3.0
3 顶板埋置深度h为小值时,qce2取大值。
表4.7.3-2
| 饱和土中外墙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ce2(KN/m2) | |||
| 顶板顶面埋置深度 | 饱和土含气量α1(%) | 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 | |
| 5 | 6 | ||
| 0<h≤1.5 | 1 | 100~80 | 50~30 | 
| ≤0.05 | 140~100 | 70~50 | |
| 1.5<h≤3.0 | 1 | 80~60 | 30~25 | 
| ≤0.05 | 100~80 | 50~30 | |
※注:
1 表内数值系按钢筋混凝土外墙计算高度≤3.0m,允许延性比[β]取3.0计算确定;
2 当含气量α1>1%时,按非饱和土取值;当0.05%<α1<1%时,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3 顶板埋置深度h为小值是,qce2取大值。
4.7.4
防空地下室底板设计可不考虑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作用,但底板设计应符合本规范4.11节规定的构造要求。
4.7.5
防空地下室室外出入口支撑钢筋混凝土平板防护密闭门的门框墙(图4.7.5-1),其常规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直接作用在门框墙上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e,可按表4.7.5-1采用。当室外出入口通道净宽大于3.0m时,可按表中数值乘以0.9采用;

注: :门框墙悬挑长度(mm);
     :门扇传来的作用力至悬臂根部的距离(mm),其值为门框墙悬挑长度
 减去1/3门扇塔接长度;
     :直接作用在门框墙上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分布宽度(mm),其值为门框墙悬挑长度
 减去门扇搭接长度。
表4.7.5-1
| 直接作用在门框墙上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qe(KN/m2) | |||
| 出入口部位及形式 | 距离L(m) | 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 | |
| 5 | 6 | ||
| 室外直通出入口 | 5 | 290 | 580 | 
| 10 | 240 | 470 | |
| ≥15 | 210 | 400 | |
| 室外单向出入口 | 5 | 270 | 530 | 
| 10 | 220 | 430 | |
| ≥15 | 190 | 370 | |
| 室外竖井、楼梯、穿廊出入口 | 5 | 160 | 320 | 
| 10 | 130 | 260 | |
| ≥15 | 115 | 220 | |
2 由钢筋混凝土门窗传来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4.7.5-1)
          (4.7.5-2)
式中 、
 :分别为沿上下门框和两侧门框单位长度作用力的标准值(kN/m );
     、
 :分别为沿上下门框和两侧门框的反力系数。单扇平板门可按表4.7.5-2采用,双扇平板门可按表4.7.5-3采用;
     :作用在防护密闭门上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按表4.7.5-1采用;
     、
 :分别为单个门扇的宽度和高度(m)


注:为爆心至出入口的水平距离。
表4.7.5-2
| 单扇平板门反力系数 | |||||||||
| a/b | 0.40 | 0.50 | 0.60 | 0.70 | 0.80 | 0.90 | 1.00 | 1.25 | 1.50 | 
| γa | 0.37 | 0.37 | 0.37 | 0.36 | 0.36 | 0.35 | 0.34 | 0.31 | 0.28 | 
| γb | 0.48 | 0.47 | 0.44 | 0.42 | 0.39 | 0.36 | 0.34 | 0.29 | 0.24 | 
表4.7.5-3
| 双扇平板门反力系数 | |||||||||
| a/b | 0.40 | 0.50 | 0.60 | 0.70 | 0.80 | 0.90 | 1.00 | 1.25 | 1.50 | 
| γa | 0.51 | 0.50 | 0.48 | 0.47 | 0.44 | 0.42 | 0.40 | 0.35 | 0.31 | 
| γb | 0.65 | 0.60 | 0.54 | 0.49 | 0.44 | 0.40 | 0.36 | 0.30 | 0.25 | 
4.7.6
防空地下室室外出入口通道内的钢筋混凝土临空墙,其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按表4.7.6采用。当室外出入口净宽大于3.0m时,可按表中数值乘以0.9采用。
表4.7.6
| 出入口临空墙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KN/m2) | |||
| 出入口部位及形式 | 距离L(m) | 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 | |
| 5 | 6 | ||
| 室外直通出入口 | 5 | 200 | 390 | 
| 10 | 160 | 320 | |
| ≥15 | 140 | 280 | |
| 室外单向出入口 | 5 | 180 | 360 | 
| 10 | 150 | 300 | |
| ≥15 | 130 | 260 | |
| 室外竖井、楼梯、穿廊出入口 | 5 | 110 | 210 | 
| 10 | 90 | 170 | |
| ≥15 | 70 | 150 | |
※注:
1 L为室外出入口至防护密闭门的距离(图4.7.5-2);
2 当5m<L<10m及10m<L<15m时,可按线性内插法确定。
4.7.7
防空地下室室内出入口支护防护密闭门的门框墙及临空墙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当防空地下室室内出入口侧壁内侧至外墙外侧的最小水平距离小于等于5.0m时,防空地下室室内出入口门框墙、临空墙的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分别按表4.7.5-1、表4.7.6中室外竖井、楼梯、穿廊出入口项的数值乘以0.5采用;
2 当防空地下室室内出入口侧壁内侧至外墙外侧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5.0m时,防空地下室室内出入口门框墙、临空墙设计应符合不本规范第4.11节规定的构造要求。
4.7.8
防空地下室相邻两个防护单元之间的隔墙以及防空地下室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可不计入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产生的等效静荷载,
但常5级、常6级隔墙厚度应分别不小于250mm、200mm,配筋应符合本规范第4.11节规定的构造要求。
4.7.9
对多层防空地下室结构,当相邻楼层分别划分为上、下两个防护单元时,上、下两个防护单元之间楼板可不计入常规武器地面爆炸产生的等效静荷载,
但楼板厚度应不小于200mm,配筋应符合本规范第4.11节规定的构造要求。
4.7.10
当防空地下室主要出入口采用楼梯式出入口时,作用在出入口内楼梯踏步与休息平台上的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应按构件正面受荷计算。
动荷载作用方向与构件表面垂直,其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当主要出入口为室外出入口时,对常5级可取110KN/m2,对常6级50KN/m2;
2 当主要出入口为室内出入口,且其侧壁内侧至外墙外侧的最小水平距离大于5.0m时,可不计入等效静荷载。
4.7.11
作用在防空地下室室外出入口土中通道结构上的常规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有顶盖的通道结构,按承受土中压缩波产生的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计算,其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按本规范第4.7.2~4.7.4条确定;
2 无顶盖敞开段通道结构,可不考虑常规武器爆炸动荷载作用;
3 土中竖井结构,无论有无顶盖,均按由土中压缩波产生的法向均布动荷载计算,其等效静荷载标准值可按本规范第4.7.3条的规定确定。
4.7.12
作用在与土直接接触的扩散室顶板、外墙及底板上的常规武器爆炸等效静荷载可按本规范第4.7.2~4.7.4条确定。
扩散室与防空地下室内部房间相邻的临空墙可不计入常规武器爆炸产生的等效静荷载,但临空墙设计应符合本规范第4.11节规定的构造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