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 

Home >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 4 结 构 > 4. 11 构造规定

Show 显示 

Home >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 4 结 构 > 4. 11 构造规定

Show 显示 显示 

Home >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 50038—2005 > 4 结 构 > 4. 11 构造规定

4. 11 构造规定

4.11.1

防空地下室结构选用的材料强度等级不应低于表4.11.1的规定。

表4.11.1

材料强度等级

构件类型

混凝土

砌体

现浇

预制

料石

混凝土砌块

砂浆

基础

C25

-

-

-

-

-

梁、楼板

C25

C25

-

-

-

-

C30

C25

-

-

-

-

内墙

C25

C25

MU10

MU30

MU15

M5

外墙

C25

C25

MU15

MU30

MU15

M7.5

※注:

1 防空地下室结构不得采用硅酸盐砖硅酸盐砌块;

2 严寒地区,饱和土中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20;

3 装配填缝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

4 防水混凝土基础地板的混凝土垫层,其强度等级不低于C15。

 

4.11.2

防空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当有防水要求时,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应根据工程埋置深度按表4.11.2采用,且不应小于P6.

表4.11.2

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

工程埋置深度(m)

设计抗渗等级

<10

P6

10~20

P8

20~30

P10

30~40

P12

4.11.3

防空地下室结构构件最小厚度应符合表4.11.3规定。

表4.11.3

结构构件最小厚度(mm)

构件类别

材料种类

钢筋混凝土

砖砌体

料石砌体

混凝土砌块

顶板、中间楼板

200

-

-

-

 

承重外墙

250

490(370)

300

250

承重外墙

250

370(240)

300

250

临空墙

250

-

-

-

防护密闭门门框墙

300

-

-

-

密闭门门框墙

250

-

-

-

※注:

1 表中最小厚度不包括甲类防空地下室防早期核辐射对结构厚度的要求;

2表中顶板、中间楼板最小度系指实心截面。如为密肋板,其实心截厚度不宜小于100mm;如为现浇空心板,其板顶厚度不宜

小于100mm;且其折合厚度均不应小于200mm;

3 砖砌体项括号内最小厚度仅适用于已类防空地下室和核6级、核6B级甲类防空地下室;

4 砖砌体包括烧结普通砖、绕结多孔砖以及非粘土砌体。

 

4.11.4

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防护单元内不宜设置沉降缝、伸缩缝;

2 上部地面建筑需设置伸缩缝、防震缝时,防空地下室可不设置;

3 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宜设置沉降缝;

4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4.11.5

防空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且应符合表4.11.5的规定。

表4.11.5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

外墙防水

外墙内侧、内墙

直接防水

设防水层

40

30

20

20

30

30

※注:

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当基础板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mm。

 

4.11.6

防空地下室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连接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纵向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laF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11.6-1)

2 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l1F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11.6-2)

3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可分为两类: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宜按不同情况选用合适的连接方式;

4 纵向受力钢筋连接接头的位置宜避开梁端、柱段箍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应采用满足等强度要求的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

表4.11.6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长度修正系数ζ

纵向受拉钢筋搭接街头面积百分率(%)

≤25

50

100

ζ

1.2

1.4

1.6

4.11.7

承受动荷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4.11.7规定的数值。

表4.11.7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分类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C35

C40~C55

C60~C80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

0.6(0.40)

0.60(0.40)

0.7(0.4)

偏心受压受拉构件一侧的受压钢筋

0.20

0.20

0.20

受弯构件、偏心受压及偏心受拉构件

一侧的受拉钢筋

0.25

0.30

0.35

※注:

1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

2 当为墙体时,受压构伯的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彩括号内数值;

3 受压构伯的受压钢筋以及偏心受压、小偏心受拉构件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受弯构件、大

偏心受拉构伯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按全截面面积扣除位于受压边或受拉较小边翼缘面积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4 受弯构件、偏心受压及偏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不适合于HPB235级钢筋,当采用HPB235级钢筋;

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有关规定;

5 对卧置于地基上的核5级、核6级和核6B级甲类防空地下室结构底板,当其内力系由平时设计荷载控制时,板中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4.11.8

在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和大偏心受压构件的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百分率宜符合表4.11.8的规定。

表4.11.8

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百分率(%)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C30

HRB335级钢筋

2.2

2.5

HRB400级钢筋

2.0

2.4

HRB400级钢筋

 

4.11.9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宜在受压区配置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面积不宜小于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在连续梁支座和框架节点处,且不宜小于受拉主筋面积的1/3。

 

4.11.10

连续梁及框架梁在距支座边缘1.5倍梁的截面高度范围内,箍筋配筋百分率应不低于0.15%,箍筋间距不宜大于h0/4(h0为梁截面有效高度),且不宜大于主筋直径的5倍。在受拉钢筋搭接处,宜采用封闭箍筋,箍筋间距不应大于主筋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4.11.11

除截面内力由平时设计荷载控制,且受拉主筋配筋率小于表4.11.7规定的卧置于地基上的核5级、核6级、核6B级甲类防空地下室和

乙类防空地下室结构底板外,双面配筋的钢筋混凝土板、墙体应设置梅花形排列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长度应能拉住最外层受力钢筋。当拉结钢筋兼作受力箍筋时,其直径及间距应符合箍筋的计算和构造要求(图4.11.11)。

 

4.11.12

钢筋混凝土平板防护密闭门、密闭门门框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防护密闭门门框墙的受力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宜大于2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25%(图4.11.12-1);

2 防护密闭门门洞四角的内外侧,应配置两根直径16mm的斜向钢筋,其长度不应小于1000mm(图4.11.12-2);

3 防护密闭门、密闭门的门框与门扇应紧密贴合;

4 防护密闭门、密闭门的钢制门框与门框墙之间应有足够的连接强度,相互连成整体。

注::水平受力钢筋锚固长度(mm);

    :受力钢筋直径(mm);

 

4.11.13

叠合板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叠合板的预制部分应作成实心板,板内主筋伸出板段不应小于130mm;

2 预制板上表面应做成凸凹不小于4mm的人工粗糙面;

3 叠合板的现浇部分厚度宜大于预制部分厚度;

4 位于中间墙两侧的两块预制板间,应留不小于150mm的空隙,空隙中应加1根直径12mm的通长钢筋,并与每块板内伸出的主筋相焊不少于3点;

5 叠合板不得用于核4B级及核4级防护地下室。

 

4.11.14

防空地下室非承重墙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承重墙宜采用砌体墙。轻质隔墙与结构的柱、墙及顶、底板应有可靠的连接措施;

2 非承重墙当采用砌体墙时,与钢筋混凝土柱(墙)交接处应沿柱(墙)全高每隔500mm设置2根直径为6mm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伸入墙内长度不宜小于1000mm。非承重砌体墙的转角及交接处应咬结钢筋,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长度不宜小于1000mm。

 

4.11.15

防空地下室砌体结构应按下列规定设置圈梁和过梁:

1 当防空地下室顶板采用叠合板结构时,沿内、外墙顶应设置一道圈梁,圈梁应设置在同意水平面上,

并应相互连通,不得断开。圈梁高度不宜小于180mm,宽度应同墙厚,上下应各配置3跟直径为12mm的纵向钢筋。圈梁箍筋直接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300mm当圈梁兼作过梁时,应另行验算。顶板与圈梁的连接处(图4.11.15),应设置直径为8mm的锚固钢筋,其间距不应大于200mm,锚固钢筋伸入圈梁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40mm,伸入顶板内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0/6(l0为板的净跨);

2 当防护地下室顶板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时,沿外墙顶板应设置圈梁。在内隔墙上,圈梁可间隔设置,其间距不宜大于12m,其配筋同本条第一款要求;

3 砌体结构的门洞处应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伸入墙内长度应不小于500mm。

 

4.11.16

防空地下室砌体结构墙体转角及交接处,当未设置构造柱时,应沿墙全高每隔500mm配置2根直径为6mm的拉结钢筋。

当墙厚大于360mm时,墙厚每增加120mm,应增设1根直径为6mm的拉结钢筋。拉结钢筋每边伸入墙内长度不宜小于1000mm。

 

4.11.17

砌体结构的防空地下室,由防护密闭门至闭门的防护密闭段,应采用整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