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范 JGJ 149--2006[附条文说明] > 条文说明 > 6 结构构造
Home >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范 JGJ 149--2006[附条文说明] > 条文说明 > 6 结构构造
Home >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范 JGJ 149--2006[附条文说明] > 条文说明 > 6 结构构造
6.1.2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超过C50的规定,主要是考虑到C50级以上的混凝土在力学性能、本构关系等方面与一般强度混凝土有着较大的差异。由这类混凝土所建造的异形柱的结构性能、计算方法、构造措施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的研究,故未列入采用范围。
6.1.3
梁截面高度太小会使柱纵向钢筋在节点核心区内锚固长度不足,容易引起锚固失效,损害节点的受力性能,特别是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所以对框架梁的截面高度最小值给出了规定。
6.1.4
本规程适用的异形柱柱肢截面最小厚度为200mm,最大厚度应小于300mm。根据近年异形柱结构的工程实践,异形柱柱肢厚度小于200mm时,会造成梁柱节点核心区的钢筋设置困难及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强度不足,故限制肢厚不应小于200mm,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及施工的方便。
抗震设计时宜采用等肢异形柱。当不得不采用不等肢异形柱时,两肢肢高比不宜超过1.6,且肢厚相差不大于50mm。
6.1.5
异形柱截面尺寸较小,在焊接连接的质量有保证的条件下宜优先采用焊接,以方便钢筋的布置和施工,并有利于混凝土的浇注。
6.1.6
较高的混凝土强度具有较好的密实性,且考虑到本规程第7.0.9条异形柱截面尺寸不允许出现负偏差的规定,给出一类环境且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40时,保护层最小厚度允许减小5mm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