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主要符号

2.2.1 作用和作用效应

 

FEk、FEvk  : 结构总水平、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

 

GE、Geq : 地震时结构(构件)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Wk : 风荷载标准值;

 

SE : 地震作用效应(弯矩、轴向力、剪力、应力和变形);

 

S : 地震作用效应与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Sk : 作用、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M : 弯矩;

 

N : 轴向压力;

 

V : 剪力;

 

p : 基础底面压力;

 

: 侧移;

 

θ : 楼层位移角。

 

2.2.2 材料性能和抗力

 

K : 结构(构件)的刚度;

 

R : 结构构件承载力;

 

f、fk、fE : 各种材料强度(含地基承载力)设计值、标准值和抗震设计值;

 

[θ] : 楼层位移角限值。

 

2.2.3 几何参数

 

A : 构件截面面积;

 

As : 钢筋截面面积;

 

B : 结构总宽度;

 

H : 结构总高度、柱高度;

 

L : 结构(单元)总长度;

 

a : 距离;

 

αs、α′s : 纵向受拉、受压钢筋合力点至截面边缘的最小距离;

 

b : 构件截面宽度;

 

d : 土层深度或厚度,钢筋直径;

 

h : 构件截面高度;

 

l : 构件长度或跨度;

 

t : 抗震墙厚度、楼板厚度。

 

2.2.4 计算系数

 

a :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αmax :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αvmax : 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γG、γE、γw : 作用分项系数;

 

γRE :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ζ : 计算系数;

 

η : 地震作用效应(内力和变形)的增大或调整系数;

 

λ : 构件长细比,比例系数;

 

ξy : 结构(构件)屈服强度系数;

 

ρ : 配筋率,比率;

 

φ : 构件受压稳定系数;

 

ψ : 组合值系数,影响系数。

 

2.2.5 其他

 

T : 结构自振周期;

 

N : 贯入锤击数;

 

IlE : 地震时地基的液化指数;

 

Xji : 位移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X方向相对位移);

 

Yji : 位移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y方向相对位移);

 

n : 总数,如楼层数、质点数、钢筋根数、跨数等;

 

υse :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φji : 转角振型坐标(j振型i质点的转角方向相对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