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0 混合结构施工

13.10.1

混合结构施工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等的有关要求。

 

13.10.2

施工中应加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施工的协调与配合,根据结构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顺序、流水段划分、工艺流程及资源配置。

 

13.10.3

钢结构制作前应进行深化设计。

 

13.10.4

混合结构应遵照先钢结构安装,后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原则组织施工。

 

13.10.5

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13.10.6

型钢混凝土竖向构件应按照钢结构、钢筋、模板、混凝土的顺序组织施工,型钢安装应先于混凝土施工至少一个安装节。

 

13.10.7

钢框架-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施工时,应考虑内外结构的竖向变形差异控制。

 

13.10.8

钢管混凝土结构浇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管内混凝土浇筑可选用管顶向下普通浇筑法、泵送顶升浇筑法和高位抛落法等;

2 采用从管顶向下浇筑时,应加强底部管壁排气孔观察,确认浆体流出和浇筑密实后封堵排气孔;

3 采用泵送顶升浇筑法时,应合理选择顶升浇筑设备,控制混凝土顶升速度,钢管直径宜不小于泵管直径的两倍;

4 采用高位抛落免振法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技术参数宜通过试验确定。对于抛落高度不足4m的区段,应配合人工振捣。混凝土一次抛落量应控制在0.7m3左右;

5 混凝土浇筑面与尚待焊接部位焊缝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

6 钢管内混凝土浇灌接近顶面时,应测定混凝土浮浆厚度,计算与原混凝土相同级配的石子量并投入和振捣密实;

7 管内混凝土的浇灌质量,可采用管外敲击法、超声波检测法或钻芯取样法检测。对不密实的部位,应采用钻孔压浆法进行补强。

 

13.10.9

型钢混凝土柱的箍筋宜采用封闭箍,不宜将箍筋直接焊在钢柱上。梁柱节点部位柱的箍筋可分段焊接。

13.10.10

当利用型钢梁钢骨架吊挂梁模板时,应对其承载力和变形进行核算。

13.10.11

压型钢板楼面混凝土施工时,应根据压型钢板的刚度适当设置支撑系统。

13.10.12

型钢剪力墙、钢板剪力墙、暗支撑剪力墙混凝土施工时,应在型钢翼缘处留置排气孔,必要时可在墙体模板侧面留设浇筑孔。

13.10.13

型钢混凝土梁柱接头处和型钢翼缘下部,宜预留排气孔和混凝土浇筑孔。钢筋密集时,可采用自密实混凝土浇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