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E 转换层上、下结构侧向刚度规定

E.0.1

底部大空间为1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γ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γ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γ不应大于2。γ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E.0.1-1)

                                                  (=1,2)       (E.0.1-2)

                                                     (=1,2)      (E.0.1-3)

式中 :底层和转换层上层的混凝土剪变模量;

     :底层和转换层上层的折算抗剪截面面积,可按式(E.0.1-2)计算;

        :第层全部剪力墙在计算方向的有效截面面积(不包括翼缘面积);

        :第层全部柱的截面面积;

        层的层高;

        层柱沿计算方向的截面高度。

当第i层各柱沿计算方向的截面高度不相等时,可分别计算各柱的折算抗剪截面面积。

 

E.0.2

底部大空间层数大于1层时,其转换层上部与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γe可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2)计算。γ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γe不应大于1.3。  

                                                               (E.0.2)

式中 :转换层上、下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计算模型1)的高度;

    :转换层及其下部结构(计算模型1)的顶部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

    :转换层上部若干层结构(计算模型2)的高度,其值应等于或接近计算模型1的高度,且不大于

    :转换层上部若干层结构(计算模型2)的顶部在单位水平力作用下的侧向位移。

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尚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