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执行上述三个命令时
   5.1.7
   5.1.6
执行修改命令
   5.3.4
   5.3.3
执行该命令之后
   5.5.8
   5.1.8
   5.5.7



扭矩和轴力



承台
   7.1
   Index_B
   6.6.4
   6.6.5
   6.6.6
   6.6.7
   5.6.2
   5.6.3
   5.6.4
   5.6
   6.6.1
   6.6.2
   6.6.3
   3.5
承台实配钢筋图
   6.6.6
   6.6.5
承台实配钢筋配筋率图
   6.6.5
   6.6.4
承台实配钢筋面积图
   6.6.4
   6.6.2
   6.6.3
承台施工图
承台的实配钢筋图中
   6.6.6
   6.6.5
承台的实配钢筋面积图中
   6.6.4
   6.6.3
承台的实配钢筋面积是通过计算钢筋面积和钢筋面积调整系数确定的
承台的实际配筋率图中
   6.6.5
   6.6.4
承台的计算配筋率图中
   6.6.3
   6.6.1
   6.6.2
承台的计算钢筋面积为计算需配的钢筋面积值
承台的计算钢筋面积图中
承台的钢筋面积比图中
承台计算图
承台计算图形
承台计算图形的内容包括
承台计算钢筋配筋率图
   6.6.3
   6.6.2
承台计算钢筋面积图
   6.6.2
   6.6.1
承台钢筋修改



技术原理
   11.2.1
   11.2.2
   11.2.3
   11.3.1
   11.3.2
   11.3.3
   11.4.1
   11.1.1
   11.1.2
   11.1.3
技术支持
   10.5
   10.1
   10.7
   10.6



把当前归并参数设置保存到程序归并参数数据库
把当前归并参数设置保存到程序归并参数数据库中
把生成的装配件dll文件放置安装目录下
把设计配筋面积转换成选筋参数中定义的构件钢筋强度等级的配筋面积,然后根据选筋参数中的钢筋直径进行选筋



抗扭纵筋向
抗扭纵筋向梁上部分配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抗扭纵筋向梁下部分配的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
抗扭纵筋梁底分配系数
抗扭纵筋梁顶分配系数
抗扭纵筋面积调整系数
抗扭钢筋和箍筋的最大
   Index_B
   Index_C
抗规
   Index_B
   4.9.6
   Index_C
抗震等级
   9.2
   Index_C
抗震等级为一级
抗震等级为二级
抗震规范第6.4.6
抗震规范第6.4.6条以及高规第7.2.15条



折减公式如下
   11.3.3
   3.4.4




   6.1.3
   4.8.1
   6.2.3
   Index_A
   5.3.2
   4.8.2
   6.3.9
   4.4.1
   5.2.2
   7.7
   4.3.1
   8.5.2
   4.6
   8.7
   3.5
   7.6
   8.5.5
   4.5
   8.6
   5.1.2
   3.4.4
   7.5.1
   7.5
   5.5.6
   5.8.4
   7.5.3
   5.1.5
   5.1.6
   6.2.2
   10.1
   4.8
   Index_B
   10.7
   6.1.2
   5.2.1
   5.5.5
   5.8.3
   5.1.4
指以梁两个支座位移连线为基线
指其他层相同位置的构件与当前层该构件的对齐方式
指在板剖断面上每延米宽度内钢筋的面积与截面面积之比
指在柱平面布置图中标注每根柱子的编号
指在梁平面布置图上
指在楼面板
指定
   3.4.4
   4.8.1
   Index_A
   4.8.2
   4.8
   7.7
   4.6
   8.7
   7.6
   4.5
   7.5.1
   7.5
   5.1.4
   5.1.5
   7.5.3
指定偏移距离
指定后浇带宽度
指定后浇带节点
指定施工后浇
   4.8.1
   4.8.2
   4.8
指定施工后浇带
   4.8.2
   4.8.1
   4.8
指定暗
指定暗梁后剪力墙处的标识会由Q1变为Q1
指定楼梯间
   4.5
   Index A
指定楼梯间所在的房间
指定楼梯间时
指定添加施工后浇带的筏板
指按照柱下
   5.8.4
   5.8.3
指按照柱下板
   5.8.4
   5.8.3
指洞
指洞口在平面内的旋转角度
指箍筋体积
   6.2.3
   6.2.2
指负筋标注时的起始点




   7.2.2
   7.2.3
   5.1.5
   5.1.7
按Enter键
按《混规》GB50010
按《混规》第10.2.13条检查梁的集中荷载处是否设置了吊筋或附加箍筋
按两次
按从下到上
   5.1.2
   5.1.1
按住鼠标中键
   5.2.4
   5.2.3
按全部纵向钢筋计算的 构件偏心受压承载力设计值
按号删除钢筋
   Index A
   5.1.7
   5.1.6
按同轴
按同轴柱对齐或按同轴墙对齐等
按同轴梁
按同轴梁对齐
按基础编号用表格的方式详细输出基础尺寸和配筋
按属性选择构件
按强轴
   9.1.3
   9.1.4
按截面信息
   9.1.2
   9.1.3
   9.1.4
   9.1.5
按照不同截面梁布置的先后次序
按照命令行提示操作
按照构造要求进行配筋时配筋面积比为1
   6.1.7
   6.8.2
按用户交互的选筋直径库确定可选受力筋钢筋直径
按用户交互的选筋间距库确定可选受力筋间距
按程序提示移动鼠标
按荷载效应下的标准组合并考虑长期作用影响的最大裂缝宽度
按设计信息和内力信息分别列出
按钮
   5.6.4
   8.6
   8.7
   5.8.3
   5.8.4
   3.4.8
   7.3
   5.3.3
   4.4.1
   8.2.1
   10.7
   5.6.3
   7.1
   5.2.3
   7.7
   4.6
   4.3.2
   3.4.1
   3.4.2
   3.5
   7.6
   5.8.2
   7.5.1
   8.8.5
   7.31
   7.5.3
   8.8.7
   5.1.7
按钮则恢复到程序对特殊字符默认的定义方式
按钮或从主菜单设置
按钮或从主菜单钢筋配置



挠度
   6.3.8
   6.3.9
   Index_C
   6.1
   6.1.8
   11.3.4
   4.10.5
   6.1.9
   11.1.3
挠度以向下为正
挠度图
   6.3.9
   6.1.9
   6.3.8
   6.1
   6.1.8
挠度图以及弯矩图等计算图形
   6.1.1
   6.1
挠度计算
   11.3.4
   11.1.3
   6.3.8
   6.3.9
   6.1.8
挠度计算按照
挠度超限
   Index_B
   Index_C
挠度限值
   Index_B
   Index_C



控制最小配筋率是为了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
控制配筋率
   6.1.3
   6.1.2
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



推动鼠标滚轮
   5.2.4
   5.2.3
推荐输入IP地址
推荐配置
   2.2 推荐配置
   2.1



描述
   8.8.6
   3.4.2
   6.1.7
   8.8.7



提供平法注写
   5.6.2
   5.6.1
提供平面列表注写和截面注写两种方式
   5.2.2
   5.5.2



插件详情
   8.8.6
   8.8.7
插入图块
   7.4.1
   7.4.2
插入图形
插入图框
   7.4.1
   Index A
插入层高表
   7.4.2
   Index A
插入施工图图框
插入混凝土统计表
插入钢筋工程统计表



操作
   4.4.2
   3.4.8
   4.8.1
   4.9.6
   4.9.7
   10.1
   4.4.1
   8.2.1
   3.1.1
   7.7
   7.2.1
   5.5.5
   4.9.1
   2.1
   5.1.4
   4.9.2
   8.8.7
   4.9.3
   5.1.6
   5.4.3
   2.2 推荐配置
   4.9.4
   4.9.5
操作命令集中布置于模型图形
   7.7
   7.6
操作命令集中布置于模型图形窗
   7.6
   7.7
操作方式基本和AUTOCAD一样
   7.6
   7.7
操作示例
   4.4.1
   8.2.1
   5.1.5
   7.2.2
   10.1
   7.2.1
   5.1.4
操作示例添加审图记录
操作系统
   2
   2.2 推荐配置
操作顺序
   4.4.1
   7.2.2
   5.1.5
   7.2.1
   5.1.4



支座实配钢筋
   3.4.8
   6.8.2
   6.1.4
   6.1.6
支座弯矩值及
支座弯矩值及楼板长短边内力值
支座负筋
   5.1.5
   6.1.3
   3.4.2
   3.5
   5.1.2
   5.1.3
   5.1.4
支座负筋信息包括级别
   5.1.4
   5.1.3
支座负筋始终显示
   5.1.3
   5.1.2
支座负筋标注位置
支座选取顺序不影响结果
支座钢筋的标注方式
   5.1.2
   5.1.1
支座钢筋的标注方式同全平面施工图
支持
   1.2
   4.9
   2.1
   2.2 推荐配置
支持16bit
支持32bit
支持OpenGL
   2.1
   2.2 推荐配置
支持主菜单
支持剪力墙平面列表注写
支持动态右键菜单
支持支撑平面列表注写施工图方式
支持板
支持柱平面列表注写
支持梁
支持独立基础平法注写
支撑
   9.1.1
   7.4.2
   7.1
   8.1
   5.4.3
   Index_B
   4.9
   3.3.6
   Index_A
   8.3
   1.2
   1.4
   Index_C
   6.4.1
   6.4.2
   6.4.3
   6.4.4
   4.10.3
   3.5
   6.4.5
   5.1.2
   6.4.6
   6.4.7
   4.9.1
   5.4.1
   3.4.6
   5.4.2
   6.4
支撑以及基础的构件名前缀的设置
支撑以及独基承台等构件的配筋进行强行归并
支撑全简切换
   Index A
   5.4.2
支撑参数
支撑及基础等构件的审图记录
支撑及基础等构件的计算图形和施工图形
支撑各类构件的施工标准层设置是相同的
支撑大样
支撑归并参数
支撑截面
   4.10.4
   Index_A
   1.2
   Index_B
   4.10.3
支撑截面修改
   Index A
   4.10.3
支撑施工图
   5.4
   8.1
   5.4.1
支撑施工图程序提供一种平法标注方式
支撑构件
   8.1
   3.3.6
   5.4.1
   5.4.2
   5.4.3
支撑构件几何尺寸及材料相同而计算配筋量相差在设定的范围内时
支撑等其他构件的归并时也会显示如上的提示信息
支撑计算图
   6.4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支撑计算图包含内容如图6.4.1所示
支撑钢筋
   5.4.4
   6.4.6
   5.4.3
支撑钢筋修改
   5.4.4
   5.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