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标系
   2.1.3
   4.6.2
   1.3.23
   2.41
   3.1
   3.7.1
   3.2
   1.1.13
   2.2.1
   2.3.1
   3.3
   3.7.3
   2.2.2
   2.3.2
   3.7.4
   2.6.1
   2.5.1
   3.7.5
   4.2.1
   2.6.2
   3.6
   2.5.2
   1.4.7
   2.7.2
   3.7.7



垂直于弯曲轴的边长



型纵向受拉钢筋和型钢受拉翼缘与部分腹板周长之和
型钢柱构件承载力验算
型钢梁构件承载力验算



基床系数
基底加速度时
基本组合
基础形状
基础材料
基础沉降计算



墙、柱、基础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
墙刚度调整系数
墙荷载
   3.7.3
   5.1.4
   3.7.4
墙(墙梁、墙



多、高层钢结



如单元的刚度和单元荷载作用位置为偏心后位置;与节点相关的质量和节点荷载作用位置为偏心前位置
如构件的刚度和构件荷载作用位置为偏心后位置;与节点相关的质量和节点荷载作用位置为偏心前位置



子空间迭代法
   4.4.2
   4.4.1



定义为
   1.4.5
   3.2
   3.6
   1.4.6
   1.2.20
   1.1.1
定义土层参数
   5.1.1
   IndexD
   5.2.2
   5.1.2
定义地基承载力
定义钻孔土层
   5.2.2
   5.2.1
   5.1.1



宜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对于不满足最小剪重比的楼层放大其水平地震作用内力
对于框架梁两端没有负弯矩时
对其中的短肢剪力墙构件手动指定抗震等级。但程序对短肢剪力墙的设计内力进行了调整
对分析没有影响。对于梁、柱、剪力墙及支撑设置偏心后
对分析结果
   3.4
   1.2.1
   2.5.1
   1.2.6
对分析结果没有影响
   3.4
   1.2.1
   1.2.6



将提示用户更改基础类型



就按L形、T形等双肢剪力墙来判断,即只要有一个墙肢的长度(Hw



层位移、层间位移、层间位移角的计算方法
层侧向刚度计算方法
层刚度中心及偏心率计算方法



工作界面
工具
   2.2
   1.4.9
   1.3.11
工具箱
   2.2
   1.4.9
工程文件
   2.2
   2.3



布置墙
布置底板
布置拉梁
布置柱
布置柱墩
布置筏板
布置肋梁
布置钻孔
   5.2.1
   IndexD
   5.2.2
   5.1.1



平面不规则且竖向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应同时符合抗规的1



并将地震影响系数的最大值取中震值按下表输入
并近似取单元内的应变和应力为均匀分布



应力
   2.41
   5.2.1.1
   4.3
   5.2.3.1
   5.2.7.1
   5.1.2
   5.2.5.2
   2.1.2
   2.2.1
   2.3.1
   2.1.3
   5.2.7.2
   5.2.9.1
   5.1.6
   2.4.2
   2.6.1
   2.5.1
   5.2.8.2
   4.9
   2.6.2
   2.7.1
   2.5.2
   5.2.8.3
   3.7.6
   indexB
   5.2.8.5
应力σa
应力σci=
应力σpk应满
应力σs
应力σsi应满
应力σsj应满
应力σsk
应扣除的长度
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5.2.6.2
   5.2.2.2
   5.2.8.4
应按表
应按表中规定减小0.1
应符合下列要
   5.2.7.2
   5.2.1.1
   5.1.5
   5.2.8.3
   5.2.1.2
应要求双向偏心受力构件的轴向力作用点、混凝土和受压钢筋的合力点以及受拉钢筋的合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当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尚应考虑扭转的影响
应计及扭转影响,且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分别不宜大于楼层梁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



底板计算



度设防烈度



延性比控制
   5.2.10.2
   5.2.10.3
   5.2.10.4
   5.2.10.5
   5.2.1.2



异形柱结构设计



弯矩
   1.2.7
   1.2.8
   1.2.9
   1.2.11
   1.2.23
   1.2.12
   1.2.13
   5.2.2.1
   4.3
   5.2.2.2
   5.2.3.1
   5.1.1
   5.2.7.1
   5.2.3.2
   5.2.4.1
   5.2.10.7
   1.3.19
   5.2.4.2
   5.2.5.2
   5.2.6.2
   1.2.1
   4.7
   5.1.5
   1.3.11
   2.3.2
   5.2.7.2
   5.2.9.1
   5.1.6
   3.5
   5.2.8.2
   5.2.9.2
   1.2.3
   4.9
   2.6.2
   1.4.6
   5.2.8.3
   1.3.9
   5.2.8.4
   1.2.5
   1.4.8
   5.2.8.5
   1.1.2
   1.2.4
弯矩Mx
弯矩调幅系数不适用



弹性刚度矩阵
   4.3
   4.4.1
弹性连接单元



强制位移
强剪弱弯调整系数



当h'f >0.2h0时
当i
当i=
当l0/h>2.0时,as按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中心至受拉边缘的实际距离取
当不满足此条件时
   5.2.4.1
   5.2.2.1
   5.2.3.1
当单排配筋的配筋率大于1
当小于表5.2.4
当平面不对称时尚应计及扭转影响
当截面对称时
当承受均布荷载时
当采用
   5.2.3.1
   1.3.14
   1.3.15
   5.2.1.1
   5.1.6
   5.2.1.2



总体信息
   IndexA
   indexB



截面
   5.1.1
   IndexA
   1.1.2
   1.2.23
   1.3.23
   5.2.10.1
   5.2.2
   5.2.10.3
   1.3.15
   5.2.10.4
   5.2.1.1
   5.2.2.1
   5.2.10.5
   1.2.17
   5.2.2.2
   5.2.3.1
   5.2.7.1
   5.2.3.2
   5.2.4.1
   5.2.10.7
   5.2.5.1
   2.1.1
   5.2.6.1
   5.2.4.2
   5.2.10.8
   5.2.5.2
   1.3.5
   2.3.1
   5.2.6.2
   5.2.4.3
   4.7
   2.2.2
   1.4.4
   2.3.2
   5.2.7.2
   5.2.9.1
   5.2.4.4
   1.2.2
   5.1.6
   2.4.2
   1.4.5
   3.5
   5.2.8.2
   5.2.9.2
   5.2.4.5
   1.2.3
   1.3.8
   4.9
   5.2.8.3
   1.4.7
   5.2.8.4
   5.2.8.5
   1.1.1
   5.2.1.2
   1.2.4
截面受压区
   5.2.2.2
   5.2.2.1
   5.2.1.1
   5.2.3.1
截面受压区,受拉区的翼缘宽度
截面尺寸条件
   5.2.4.2
   5.2.2.2
   5.2.3.2
   5.2.6.2
   5.2.4.3
截面有效高度取值
截面的压弯构件,其稳定性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截面重心至离轴向压力较近一侧受压边的距离



扁梁框架梁柱节点



扭矩
   5.2.2.2
   1.3.11
   5.1.6
   1.2.5
   1.2.6
   1.2.3
扭转不规则验算
   1.3.14
   1.3.11



批量验算



承台
   IndexA
   indexB
承载力
   IndexD
   5.1.1
   indexB
   1.2.8
   5.2.10.1
   5.2.10.3
   5.2.10.4
   1.3.16
   5.2.1.1
   5.2.2.1
   5.2.10.5
   1.2.17
   5.2.2.2
   5.2.3.1
   1.3.18
   5.2.3.2
   5.2.4.1
   5.2.5.1
   5.2.4.2
   5.2.5.2
   5.1.4
   5.2.6.2
   5.2.4.3
   5.1.5
   5.1.6
   5.2.8.2
   5.2.8.3
   5.2.8.4
   5.2.8.5
   1.3.20
承载能力极限状



抗震墙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抗震墙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
抗震承载力
   indexB
   1.3.20
抗震等级
   1.2.15
   1.2.1
   1.2.8
   1.2.12
   5.2.1.1
   5.2.2.2
   5.2.3.1
   1.3.19
   1.4.3
   5.2.6.2
   5.2.8.1
   5.2.4.4
   1.4.5
   5.2.8.2
   5.2.4.5
   5.2.8.3
   1.3.9
   1.3.20
   5.2.1.2
抗震设计



按《抗规》GB50011
按柱设计的剪力墙的墙肢长度
按框架梁设计的连梁跨高比



振型分解法
   4.6.2
   1.2.10
   4.6.4
   5.1.5
振型系数
振型组合方式
   1.1.11
   1.1.12



支座截面as取0.2h



收缩
   IndexD
   4.7
   3.7.6



数值分析模型



文本
   2.2
   2.3
   1.3.17
   1.3.19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
   5.2.5.1
   5.2.2.2
   5.2.3.2
   5.2.4.3



施工图绘制均有影响
施工阶段分析
   4.7
   4.1
   4.3



无反弯点)时取同号
无抗冲切钢筋时,板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时,b
时,为强迫振动。解动力平衡方程的方法有很多
时,其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应计入受压较小边翼缘受压部分的作用
   5.2.3.1
   5.2.4.1
时,可以忽略剪力影响,仅按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纯扭构件的受扭承载力分别进行计
时,可以忽略扭矩影响,仅按受弯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分别进行计算
时,程序自动按双排配筋重新计算



显示
   IndexD
   5.2.2
   5.1.2
   2.2
   4.4.1
   1.2.1
显示选项



最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有24组
有侧
   5.1.6
   1.2.16
   5.2.7.1
有反弯点)时取异号
有害层间位移角的计算方法
有效剪切面积的计算方法
有限元公式
   2.6.2
   2.2.2
   2.3.2
   2.4.2
   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