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1
   8.7.8
   5.3.3
   3.2.2
   4.1.4
   6.2.5
   8.6.4
   8.7.9
   4.4.2
   3.2.3
   4.4.3
   8.2.2
   7.3.1
   8.5.1
   8.6.6
   8.2.3
   4.3
   3.1.1
   6.4
   7.3.2
   8.6.7
   4.4.5
   4.3.1
   7.3.3
   8.5.3
   3.1.3
   4.3.2
   8.1.1
   7.3.4
   8.5.4
   4.3.3
   7.3.5
   10.4
   8.7.13
   10.1.3
   8.8.2
   5.2
   4.3.4
   7.9.1
   7.3.6
   8.4.1
   8.7.14
   4.4.9
   7.9.2
   7.9
   7.3.7
   8.4.2
   5.1
   4.2.1
   4.3.6
   7.3.8
   7.9.3
   6.3.1
   8.4.3
   8.7.1
   4.2.2
   7.9.4
   6.3.2
   10.2.1
   8.7.2
   3.3.1
   7.9.5
   6.6.1
   7.1
   7.1.1
   9.1
   4.5.2
   7.7
   7.1.2
   8.4.7
   11.7.2
   13.1.1
   8.7.5
   8.3.2
   4.1.1
   7.1.3
   13.1.2
   5.3.1
   6.2.3
   7.10.3
   7.1.4
   5.3.2
   3.2.1
   7.6
   6.2.4
   8.6.5
   7.1.1.2
   7.1.2.1
   7.1.3.1
   4.5.2.1
   7.1.2.2
   7.1.3.2
   4.5.2.2
   7.1.3.3
   6.1.1.1
   7.1.2.3
   7.3.10
   Index_B
   6.1.1.2
   1.4 工作界面
   Index_C
   6.1.1.3
   6.1.1.5
   8.5.5
   8.5.6
   8.6.10
   7.3.9
   7.3.11 等效弯矩系数
   9.2.1
   3.1.1.2
   7.5.2
   2.2 数据文件
   12.2.2
   7.5.3
   7.8.1
   9.2.2
   3.1.1.3
   7.8.2
   6.2.1
   1.1
   8.3.3
   9.2.5
   1.2
   7.1.1.1
参与
参与修改用户手册
参与修订手册
参与修订规范
参与升级
参与的标志
参数
   10.2.1
   7.1.3.2
参数主要影响地震影响系数的取值
   6.1.1
   6.1.1.3
参数化不等间距
参数定义
参数控制
参数程序自动计算挠度及裂缝与其限值比较输出满足与否
参数设置错误的可直接追踪到对话框
参数进行设置
   8.2.2
   8.2.3
参照
参照8.5.3.1节上
参照8.5.3.1节上的
参照8.5.3.1节上的说明
参照对话框中的图形输入
   4.5.2
   4.5.2.1
参照对话框中的图形输入截面尺寸
   4.5.2
   4.5.2.2
参照抗规附录A的规定选择建筑所在地区的设计地震分组
参照第8.5.4.3节介绍
参看风荷载的计算结果
   6.1.1
   6.1.1.2
参考
   6.1.1
   4.2.2
   4.4.2
   4.3.6
   3.3.1
   6.1.1.2
   6.1.1.4
参考6.1.1.2节附加风荷载的
参考对话框上的支承示意图设定支承类型
参考对话框上的示意图设定梁端连接类型
参考数据库
参考方
参考方向
   4.4.2
   4.3.6
   4.2.2
参考方向不平行与整体坐标X轴时
参考构件可为梁
参考构件的某一边对齐
   5.3.1
   5.3.2
参考点
   8.5.1
   4.3.6
   4.2.2
参考点的位置
参考示意图5.3.1-5
参考第11.6.2.1节
参考第11.7.2.1节
参考线的
参考线的方
参考线的方向向量
参考线终点
参考线起点
参考规范
   7.1.2
   7.1.3
   7.1.2.1
   7.1.3.1
   7.1.2.2
   7.1.3.2
参考规范内容
参考资料
参见
   6.1.1
   6.1.1.2
   6.1.1.5
参见图7.8.1
   7.8.1
   7.8.2
参见图8.5.6.2内容
参见图8.6.4.2-2
参见广东省
参见框架内力



又向用户开放了各种控制参数
又称为自由振动分析
   7.1.1
   7.1.1.1
又称为质量和刚度因子法



及Z向扭转
及以上的配置
及其对应的楼层等
及最不利地震作用工况
及构件自重
及梁的自重
及节点间的距离



双L形等10种钢材截面
   4.5.2
   4.5.2.2
双偏压设计
双击
双击主菜单的名称位置可以展开或隐藏丽板菜单
双击即可查看校审结果信息栏
双击图名
   12.2.4
   12.2.6
双击图名即可打开各结果图形
   12.2.4
   12.2.6
双击文件可再次查看
双击文件名
双击文件名即可打开各文本文件
双击模型视图中的某节点或构件
双击此文件可以再次查看
   8.2.1
   8.2.2
   8.2.3
双击结束选择
双击鼠
双击鼠标左键
双击鼠标左键即
双击鼠标左键即可
双击鼠标结束围栏的布置
   4.1.7
   4.1.1
双击鼠标结束围栏的选择区域,围栏内所有轴线交点上都生成节点
双向
双向地震SRSS
双向地震作用分析
   6.1.1
   3.1.1
   6.1.1.1
   6.1.1.2
   6.1.1.3
   6.1.1.4
   6.1.1.5
双向板
   7.1.3
   7.1.3.2
双槽形
   4.5.2
   4.5.2.2




   8.5.3
   6.1.1
   8.2.1
   3.2.4
   6.4
   8.5.2
   8.5.5
   8.5.6
   6.3.1
   10.5.1
   7.5.1
   6.3.2
   4.3.8
   7.5.2
   7.1
   7.1.1
   9.1
   7.1.2
   8.3.2
   1.1
   7.1.3
   7.1.4
   7.1.1.2
   7.1.2.1
   7.1.3.1
   7.1.2.2
   7.1.3.2
   7.1.3.3
   6.1.1.1
   7.1.2.3
   Index_B
   8.2.2
   6.1.1.3
   8.5.7
   2.2 数据文件
   12.2.2
   9.2.5
   7.1.1.1
反之
反之按多层荷载组合进行设计
反之给出计算得到的调整系数
反力
   8.2.1
   8.5.3
反力方向为整体坐标系方向
反力方向遵循整体坐标系方向
反力表格
反加载
反加载方向
反向排列颜色顺序
反应谱
反应谱作用
   8.5.5
   8.5.6
反应谱分析
   7.1.1
   7.1
   7.1.2
   7.1.3
   7.1.4
   7.1.1.2
   7.1.2.1
   7.1.3.1
   7.1.2.2
   7.1.3.2
   7.1.3.3
   7.1.2.3
   7.1.1.1
反应谱分析及静力分析
反应谱分析的层剪力结果
反应谱分析的层剪力结果的比较
反应谱分析的层剪力结果的比较以及各条波的层剪力的平均值
反应谱分析的层剪力结果顺序输出
反应谱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
反应谱折减系数
   6.1.1
   6.1.1.3
反应谱数据
反应谱曲线6s后顺延计算α值
   6.1.1
   6.1.1.3
反应谱相比地震影响系数的折减系数
   6.1.1
   6.1.1.3
反应谱荷载作用
反应谱荷载工况
   6.1.1
   6.1.1.3
反映到上面比例因子栏中
反转单元坐标方向
反转构件坐
反转构件坐标
反转构件坐标方向
反选



发生时间
   8.5.5
   8.5.6
发生该内
发生该内力的时间顺序输出结果
   8.5.6
   8.5.7



取0.1秒
取0.1秒~0.5秒范围的加速度的平均值并除以2.5。一般来说加速度最大值发生在短周期范围
取0.5秒
取0.5秒~2.0秒范围内的速度的平均值并除以2.5。一般来说速度最大值发生在中间周期范围
取Asvx与Asvy两者的大值
取为0时
取为两个
取为两个方
取为两个方向端部计算主
取为两个方向端部计算主筋的较大值
取为两个直线段墙肢
取为两个直线段墙肢的端部计算主筋之和
取为两个直线段端部计算主
取为两个直线段端部计算主筋与框架柱计算主
取为两个直线段端部计算主筋与框架柱计算主筋三者之和
取为两个端部计算主
取为两个端部计算主筋的较大值
取为剪力墙端部计算主
取为剪力墙端部计算主筋与框架柱计算主
取为剪力墙端部计算主筋与框架柱计算主筋二者之和
取为端部计算主
取为端部计算主筋与框架柱计算主
取为端部计算主筋与框架柱计算主筋的较大值
取为腹板剪力墙端部计算主
取为腹板剪力墙端部计算主筋
取为腹板剪力墙端部计算主筋与框架柱计算主
取为腹板剪力墙端部计算主筋与框架柱计算主筋二者之和
取为腹板直线段墙肢的墙端部计算主筋
取值为负
取值在0
取值范围0
取值范围0.5
取值范围一般为1.3
取单元中心点位置内力及
取单元中心点位置内力及应力值输出
取单元各节点最大内力及
取单元各节点最大内力及应力值输出
取各种荷载组合的最大值输出
取式中的最大值输出
取所有最小和最大值的绝对值
   8.5.3
   8.2.1
取整体坐标系
取整体坐标系方向为跨中布筋方向
取最长的直角边作为长边方向
取正常荷载组合
   6.1.1
   6.1.1.3
取消
   3.1.1
   4.5.1
   11.7.2
   3.1.1.1
   10.2.2
   11.7.1
取消对该对话框的设置
   11.7.1
   11.7.2
取消当前的选择
取消所有对荷载组合的修改
取用
   6.1.1
   6.1.1.3
取荷载数据中各时程荷载工况下的平均结果
   8.5.5
   8.5.6
取该单元上各节点内力值的最大值输出



受压
受压区
受压区高度
受压区高度超限验算
受压时则此构件退出工作
受压柱
受弯构件的最大挠度应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作用影响进行计算
   7.1.3
   7.1.3.2
受拉
受拉为正



变形
   8.2.2
   8.5.3
   8.5.4
   8.4.1
变形云图
变形前
   8.5.3
   8.5.4
   8.4.1
   8.2.2
变形前形状
   8.5.3
   11.7.2
变形前选项
变形形状
变形形状只显示节点平动位移
变形显示放大系数
   8.5.3
   8.2.2
变截面异型截面参数之
变截面异型截面参数之右端高度



另一种是导入建筑图或结构图形成底图
另一种是导入建筑施工图或结构施工图形成底图
另外
   11.3
   8.5.5
   4.3.7
   8.5.6
   6.3.1
另外也可使用主菜单分析设计
另外也可在主菜单分析设计
另外可以对构件的偏心情况进行设置
另外同时在视图上输出所有节点支承
另外同时在视图上输出所有节点支承上的相
另外同时在视图上输出所有节点支承上的相应
另外同时在视图上输出所有节点支承上的相应反力项
另外因为在后处理中需要
另外因为在后处理中需要与反应谱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
另外用户还可以指定薄弱层进行调整
另外表格下方还输出
另外输出
另外还可以直接将表格输出为Excel文件
另存为



只传递荷载的虚板
只删除自由点
只受压
   5.4
   5.1
只受压及只受拉支撑
只受压弹性连接
只受拉
   5.4
   4.1.6
只受拉弹性连接
只受拉或只受压构件均按双向受力构件计算
   7.1.1
   7.1.1.1
只受拉构件不
只受拉构件不参与施工阶段分析
   6.4
   7.1.1.1
只合并选中的点或构件
只在第一次出现的章节做详细介绍
只对y轴和z轴不对称的L型截面计算
   4.5.2
   4.5.2.1
只提供
只是后处理需要把剪力墙的设计结果表示出来而人为增加的概念
只是在每一层都增加了材料用量及费用的输出
只显示通过菜单分析设计
只有做完分析才能进行构件设计
只有兰佐斯法支持自动计算振型数量
只有在人防地下室的楼层的构件才能够被定义为人防构件
只有在前处理的楼层组装中勾选转换层时
   8.5.5
   8.5.6
只有在模型控制对话框中选择的结构体系为短肢剪力墙时
只有在特征值分析中选择兰佐斯法时才显示
只有在自动控制质量参与系数之和时才显示
只有在荷载
只有在菜单荷载
只有定义了人防构件以后
只有当时程分析地震波的作用
   8.5.5
   8.5.6
   8.5.7
只有当时程分析地震波的作用方向与反应谱作用方向一致时才提供比较
   8.5.5
   8.5.6
只有细微裂纹
只有这里勾选的构件类型才能被选中
只有选择Multi Frontal Sparse G
只有选择Multi Frontal Sparse Gaussian Solver时才能勾选
只有选择单元时才会亮显
   9.2.3
   9.2.4
只有选择按
   9.2.3
   9.2.4
只查看一个振型的分析结果
只用于云图显示的图形的图例中
只用于云图显示的图形结果的图例中
只考虑受拉作用的支撑
只考虑支撑受拉
只能使用构件的轴向刚度
只能点取同层的两点在本层建立支撑
只能点取轴线或同层的两点在本层建立支撑
只能用
只能输入沿整体坐标Z
只能通过
只要平面布置相同即可定义为一个结构标准层
只要能上网
只调整内力
只调整地震荷载作用下的与框支柱相连的框架梁的弯矩和剪力
只调整强轴弯矩和剪力
只输出支座和跨中的正弯矩值
只输出支座和跨中的负弯矩值
只输出边缘构件的
只输出边缘构件的长度Lc,Lc也即为配筋核心区长度
只适用于
只适用于框剪结构或框架结构
只适用于框架梁
只适用于顶塔楼构件
只选刚度因子时
只选刚度因子时阻尼比与自振频率成正比
只选择质量因子时
只需输入楼板面层做法荷载
   6.1.1
   6.1.1.1
只需输入楼板面层做法荷载即可
   6.1.1
   6.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