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1
   4.4.1
   3.2.2
   8.6.4
   6.1.1
   3.2.3
   4.4.5
   4.1.8
   10.4.1
   10.1.1
   13.2.3
   10.4.2
   13.2.4
   8.8.1
   10.1
   10.1.3
   8.8.2
   4.4.8
   10.2.1
   10.2.2
   12.2.2
   9.2.2
   3.3.2
   7.1.1
   7.7
   11.7.2
   7.1.2.2
   11.5
   13.2.1
   1.4 工作界面
   6.1.1.3
   13.2.2
   8.4.3
   2.2 数据文件
   7.8.1
   7.8.3
   1.2
   7.1.1.1
   3.2.1
   8.6
目前工程界对于结构的中震设计有两种方法
   6.1.1
   6.1.1.3
目前程序一共支持6种形式的边缘构件
目录
目录树
目录树时
目标层
目的是为了便于用户校核



直径
直径标注
直接取用直线段墙肢
直接取用直线段墙肢的端部计算主筋
直接取用端部计算主筋
直接在模型空间中点取网点或轴线交点
直接在输入框中选择或输入将改成的Beta角
直接显
直接显示该振型阻尼比的计算结果
直接查看结果
直接用光标捕捉一点建立柱构件
直接用鼠标拖曳至主菜单工具栏
直接用鼠标拖曳至主菜单工具栏即可
直接积分法
直接积分法可以用于非线性动力分析
直接积分法是将时间分成很多个微小的时间段
直接积分法是将时间分成很多个微小的时间段求解各时间段范围内的动力平衡方程的方法
直接积分的方法有很多
直接输入两点坐标或单击输入区后在视图窗口中点取一点
直接输入各振型阻尼比
直接输入或按振型阻尼比自动计算所得
直接输入或自动计算所得
直接输入支承节点号或在屏幕上点取支承节点
直接输入支承节点号或在模型上点取支承节点
直接输入的方法
直接输入调整系数
   7.1.2
   7.1.2.1
直接选择
直接采用单元的全截面刚度计算楼板的位移
直角
直角坐标系
直角边方
直角边方向
   7.3.8
   9.2.1



相关内容
相关说明
相关资料的链接
相对
   8.6.6
   8.5.1
相对值
   8.5.1
   8.5.2
   5.2
   6.2.2
相对前面的变形功能而言
相对地面
相对基底总剪力
相对挠
相对挠度等的详细介绍
相对挠度等的详细介绍请
相对挠度等的详细介绍请参
相对挠度等的详细介绍请参见第8.6.3节内容
相对比值或刚度值
相对速度
相差20
相应增大跨中正弯矩
相应调整梁跨中正弯矩
相应调整跨中正弯矩
相当于全局显示的功能
   3.1.1
   3.1.1.3



矩形
   4.2.2
   4.5.2
   4.5.2.3
矩形截面B边上下端单边配筋面积
矩形截面B边加密区配箍面积和非加密区配箍面积
矩形截面H边上下端单边配筋面积
矩形截面H边加密区配箍面积和非加密区配箍面积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柱受弯承载力计算
矩形截面大偏心受压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7.9.1
   7.9.2
矩形截面宽
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柱受弯承载力计算
   7.9.1
   7.9.2
矩形截面小偏心受压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7.9.1
   7.9.2
矩形截面柱全截面的配筋面积为
矩形板
   7.1.3
   7.1.3.2
矩形板分为单向板和双向板
   7.1.3
   7.1.3.2
矩形柱
矩形钢筋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



短肢剪力墙
   7.2.1
   11.7.1
短肢剪力墙的基本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大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
短肢剪力墙的面积占墙体总面积的
短肢剪力墙的面积占墙体总面积的比例不应大于允许值
短肢剪力墙结构
短边
   7.3.8
   9.2.1
短边方向



硬盘



确定
   6.1.1
   8.2.1
确定上下门框和两侧门框的
确定上下门框和两侧门框的反力系数
确定反力结果箭头大小
确定反应谱曲
确定反应谱曲线上计算地震影响系数α的方法
   6.1.1
   6.1.1.3
确定图形
确定图形是否使用对数刻度
   6.1.1
   6.1.1.3
确定显示的数值范围
   8.5.3
   8.2.1
确定荷载作用的
确定荷载作用的方向
确定计算时是否考虑风荷载及地震作用
确定输出路径后
确认
   4.5.1
   11.7.2
   10.2.2
   6.3.1
   11.7.1
确认添加此材料




   8.8.2
   8.6.3
   12.2.7
   8.7.8
   10.3.2
   4.4.1
   6.2.5
   3.2.2
   3.4
   4.5.2.1
   6.5
   8.6.4
   8.7.9
   8.2.1
   10.3.3
   4.4.2
   6.2.6
   3.2.3
   4.1.5
   11.5
   10.3.4
   4.1.6
   Index_B
   4.5.2.3
   6.2.7
   6.1.2
   8.2.2
   8.5.1
   8.6.6
   11.1
   6.1.1.2
   8.2.3
   1.4 工作界面
   3.1.1
   8.6.7
   6.1.1.3
   4.4.5
   3.1.2
   7.3.3
   8.5.3
   8.6.8
   6.1.1.4
   11.7
   10.4.1
   10.1.1
   3.1.3
   8.1.1
   8.5.4
   8.6.9
   12.1
   7.10 表格
   10.1.2
   11.6
   10.1.3
   5.2
   7.9.1
   7.2.1
   7.3.6
   8.4.1
   7.9
   7.9.2
   7.3.7
   8.4.2
   11.2
   5.1
   4.2.1
   4.3.6
   7.9.3
   6.3.1
   8.6.10
   8.4.3
   4.2.2
   7.5.1
   7.9.4
   3.1.1.1
   8.7.2
   8.4.4
   12.2.1
   8.6.11
   9.2.1
   7.9.5
   7.5.2
   2.2 数据文件
   6.6.1
   12.2.2
   7.8.1
   9.2.2
   10.2.2
   4.5.1
   3.1.1.3
   2.1
   6.6.2
   11.7.1
   12.2.3
   7.8.2
   9.2.3
   9.1
   4.5.2
   7.7
   7.10.1
   6.2.1
   8.7
   11.4.2
   8.3.2
   11.7.2
   12.2.4
   13.1.1
   13.4
   9.2.4
   4.1.1
   7.10.2
   6.2.2
   8.6.1
   11.3
   12.2.5
   9.2.5
   4.5
   5.3.1
   6.2.3
   4.1.2
   7.10.3
   8.6.2
   8.6
   8.3.4
   12.2.6
   9.2.6
   10.3.1
   5.3.2
   6.2.4
   4.1.3
   3.2.1
   7.6
示例 1
示例2
示例如下
示意
示意图
   5.3.1
   5.3.2
   8.6.4
   5.2
   8.4.1
   8.4.2
   9.2.2
   9.2.3
示意图中显示的坐标系为构件局部坐标系
示意图及参数意义与常规武器窗井墙荷载相似
示意图及参数意义与常规武器门框墙荷载相似
示该项组合



种布置方式同梁构件




   8.7.2
   8.5.3
   6.3.1
   6.3.2
   Index_B
   8.2.2



积分参数
积分参数Gamma为1



称为质量沿



移动
   4.4.2
   3.1.1
   4.4.6
   11.7.2
   4.4.4
   11.1
   Index_D
移动/偏移
移动偏心
移动和偏移功能
移动和视点七个子菜单
移动或偏移点和构件
移动构件
移动的效果
移动鼠标



程序
程序不能使用按
程序不能自动判断
程序不能自动识别转换结构构件
程序中3种方法可以修改构件截面
程序中3种方法可以修改构件材料
程序中与结构设计相关的功能提供与规范条款的链接
程序中对于矩形板采用静力查表法
程序中对于第一周期是这样判断的
程序中提供了两种振型组合的方法
   6.1.1
   6.1.1.3
程序中有3中方法可以设置或修改支撑的受
程序中有3中方法可以设置或修改支撑的受力方式
程序中有两处可以设置和修改楼板类型
程序中结构构件平面布置相同的楼层都可以定义为一个标准层
程序中给出了
程序中给出了特1级
   6.1.1
   6.1.1.3
程序中许多数据交互对话框支持表格编辑的功能
程序中该菜单可建立的构件有柱
程序中逆时针为正
程序也可建立不与主梁平行或垂直的次梁
程序会按高规5.4分别进行稳定性验算
程序会根据在模型控制对话框中选择的结构形式
程序会根据在模型控制对话框中选择的结构形式按照抗规表5.5.1自动设置弹性层间位移
程序会根据在模型控制对话框中选择的结构形式按照抗规表5.5.1自动设置弹性层间位移角的限值
程序会根据定义的顺序自动赋予荷载数据名称为THLD1
程序会自动按抗规5.2.5强条判断各楼层的容许剪重比
程序会自动生成轴
程序会自动生成轴线竖直方向的命名平面
程序会自动筛选与当前特征周期值相差不超过20%的地震波
程序内部对于高层建筑自动按高层荷载组合进行设计
程序内部控制的最大振型数量为1000个
   7.1.1
   7.1.1.1
程序分析
程序分析时将圆形作为多边形处理
程序分析时将圆形洞口作为多边形处理
程序升级信息
程序只对房间布置相同的部分布置相同的活荷载
   6.1.1
   6.1.1.4
程序只支持绕整体坐标系z轴旋转
程序只计算到结构所具有的最大振型数量
   7.1.1
   7.1.1.1
程序可以实现由梁变为次梁
程序可以自动判断裙房的层数
   6.1.1
   6.1.1.2
程序可判断的设计类型有
程序可自动采用默认值
程序在校审时自动校审的项目
程序在考虑某一楼层的活荷载不利布置
程序在考虑某一楼层的活荷载不利布置时
程序在计算风振系数时可以分别考虑
   6.1.1
   6.1.1.2
程序在调整计算中因为是按一定增幅增加振型数量
   7.1.1
   7.1.1.1
程序对于不满足0.2Q0的楼层的框架柱的地震作用下的弯矩及剪力进行调整
程序对于特殊构件也能进行同样的设计和验算
程序将从总的风荷载大小中扣除相当于遮挡面的面积×在荷载控制>风荷载中定义的背风面遮挡体型系数的风荷载
程序将以HTML格式的文件输出优化结果
程序将会在输出的图形中使用用户输入的新名称
程序将删除所有结果
程序将判断为薄弱层
程序将对
程序将对指定的构件进行人防设计
程序将对顶塔楼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内力进行放大
程序将把指定标准层中的梁构件按相同位置跨上的梁自动划分成组
程序将把指定楼层范围中的柱构件按相同位置上的柱自动划分成组
程序将按用户定义的调整系数进行0.2Q0调整
程序将按用户指定的柱截面进行分析设计
程序将按用户指定的梁截面进行分析设计
程序将根据
程序将根据混凝土规范附录F
程序将根据用户所选的区域自动按规范查找该地区的基本风压
程序将比较风荷载作用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的大小
程序将混凝土截面刚度换算为等效钢材截面刚度
   4.5.2
   4.5.2.3
程序将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计算楼
程序将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计算楼板的长期挠度
程序将给出验算的结果
程序将自动增加计算偶然偏心地震工况
   6.1.1
   6.1.1.3
程序将自动放大
程序将自动生成组名称
   7.8.1
   7.8.2
程序将自动计算
程序将自动计算地震动参数
程序将自动计算比例因子
程序将自动计算比例因子并
程序将自动计算比例因子并将
程序将自动计算比例因子并将其反映到上面比例因子栏中
程序将输出最终的优化设计结果
程序才会判断模型中的剪力墙是否为短肢剪力墙
程序把两端都与剪力墙相连
程序按
   6.1.1
   6.1.1.3
程序按地下室层数把楼层中最下面几层设为地下室
程序按强轴
   7.1.3
   7.1.3.2
程序按照规范
程序按照规范上的
程序按照规范上的反应谱法计算
   6.1.1
   6.1.1.1
程序按照规范上的反应谱法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程序提
程序提供
   4.5.2
   4.5.2.1
程序提供2个数据库
   4.5.2
   4.5.2.2
程序提供3种洞口形状
程序提供4种方式布置柱构件
程序提供6种方式布置梁构件
程序提供6种方式布置楼板
程序提供6种方式布置次梁构件
程序提供6种方式布置线
程序提供8种操作界面风格
程序提供I形
   4.5.2
   4.5.2.2
程序提供与建筑结构相关的十五本规范电子书籍供用户随时查阅
程序提供两种建立轴网的方式
程序提供了刚性板
程序提供了方便的构件过滤选择功能
程序提供单偏压和双偏压两种计算方法
   7.1.3
   7.1.3.2
程序提供反应谱法和基底剪力法
程序提供在线使用手册
程序提供多波前分解高斯法
程序提供多波前稀疏高斯求解器
程序提供异形
程序提供异形板的挠度值
程序提供弹性设计和塑性设计两种计算方法
   7.1.3
   7.1.3.2
程序提供按直线墙和考虑翼缘的两种方法进行配筋计算
程序提供最新的15个建筑结构规范供用户随时查阅
程序提供的支撑类型有
程序提供的材料类型有
程序提供的楼板类型有
程序提供的楼板荷载分配模式有
程序提供的钢构件截面面积为毛截面面积
程序提供矩形
   4.5.2
   4.5.2.3
程序提供长方形
程序提示
程序提示是否要新建轴网
   3.1.1
   3.1.1.1
程序支持不同的构件类型使用不同的超配系数
程序支持网络认证和单机锁认证两种方式
程序数据库提供了
程序是直接读取特征值分析结果中振型的自振周期
程序最初通过菜单结构
程序根据
   7.6
   Index_B
程序根据交互的Bk数值
程序根据工程所在地区
程序根据构件间的相对刚度自动判断梁两端约束条件
程序根据校审内容的类型
程序根据校审内容的类型将其分成了七个组
程序根据用户定义的恒荷载组
程序根据用户定义的活荷载组
程序根据用户定义的隔墙荷载组
程序根据用户所选择的结构体形
程序根据结构材料给出了默认值
   6.1.1
   6.1.1.3
程序根据设防烈度和地震波的有效峰值加速度
程序根据设防烈度和地震波的有效峰值加速度自动计算调整系数
程序根据选择的地震波自动设置
程序根据选择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自动设置
程序没有自动提高
程序界面上已显
程序界面上已显示目录树时
程序的使用限制如下
程序目前提供兰佐斯法和子空间迭代法两种方法
   7.1.1
   7.1.1.1
程序给出了几种方法
程序给出了恒荷载
程序给出了风荷载和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程序给出如下验算结果
程序给出的结构形式包括
   6.1.1
   6.1.1.3
程序给出验算结果如下
程序缺省值为轴网01
程序自动分析活荷载不利布置的楼层数越少
程序自动在所有封闭区域内建立楼板
程序自动增加截面厚度重新计算
程序自动增加柱截面重新计算
程序自动对X
   6.1.1
   6.1.1.3
程序自动对不满足要求的楼层构件进行了地震作用内力调整
程序自动将地下一层考虑为加强区域
程序自动将模型中的实际楼层数赋予相应的塔
程序自动将用户输入的地下室考虑为加强区域
程序自动执行
程序自动按
程序自动按下列顺序设定时程图形名称
程序自动按构件号设定时程图形名称
程序自动按相应规范进行正确的构件内力调整及满足设计构造要求
程序自动按默认值给各参数赋值
程序自动按默认数值给各参数赋值
程序自动搜索周围封闭区域生成楼板
程序自动搜索窗口内封闭区域生成楼板
程序自动显示剪力墙尺寸
程序自动显示梁截面尺寸
程序自动显示混凝土信息
程序自动生成名称
程序自动给出了恒荷载
程序自动给出了风荷载和活荷载组合值系数
程序自动计算
程序自动计算各构件的自重
   6.1.1
   6.1.1.1
程序自动计算构件的挠度及裂缝宽度
程序自动计算的上限数量
程序自动计算结构的最不利地震作用
程序自动计算除楼板之外其他构件的自重
程序计算
   6.1.1
   6.1.1.2
   6.1.1.3
程序计算出各楼层单位面积的质量平均分布密度
程序计算的振型数直至满足前面定义的质量参与系数的和为止
程序计算该
   6.1.1.2
   6.1.1.3
程序计算该方向以及与其90
程序计算该方向以及与其垂直的90
程序输出两节点间的相对距离
程序输出了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
程序输出了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侧向刚度的比值
程序输出了转换层上
程序返回到模型视图界面
   3.1.1
   3.1.1.3
程序还可以自动识别CAD底图
程序还可以自动识别CAD底图上的洞口
程序还增加了广东省实施
程序还自动比较和判断屋面活荷载是否小于该地区基本雪压值
程序通过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来考虑开裂后的连梁折减刚度
程序默
   6.3.1
   10.2.1
   3.2.1
程序默认0.4
程序默认85
程序默认一个塔块
程序默认下部塔块均为Base塔
程序默认不勾选
   7.1.3
   7.1.3.2
程序默认为
   6.1.1
   6.1.1.3
程序默认为0.35
程序默认为0.5
程序默认为0.6
程序默认为0.6m
程序默认为0.9m
程序默认为1
程序默认为140
程序默认为5
程序默认为不勾选即不调整
   7.1.2
   7.1.2.2
程序默认为从轴线算起的跨度
程序默认为勾选
程序默认为恒荷载和活荷载
程序默认为截面尺寸名称
   4.5.2
   4.5.2.1
程序默认为材料
程序默认为材料等级名称
程序默认为自动
程序默认为自动调整
程序默认为自动选取
程序默认为质量和刚度因子法
程序默认为轴网01
程序默认值0.2
   7.8.1
   7.8.3
程序默认值为 0.4
程序默认值为0.4
   7.1.2.1
   7.1.2
程序默认值为0.85
   7.1.2
   7.1.3
   7.1.2.1
   7.1.3.3
程序默认值为1.0
   7.1.3
   7.1.2
   7.1.2.1
   7.1.3.1
程序默认值为1.15
   7.1.2
   7.1.2.3
程序默认值为250
程序默认值为300
程序默认值为L
程序默认值参考
程序默认值如下
   7.1.3
   7.1.3.2
程序默认勾选
   7.1.3
   7.1.3.3
程序默认勾选此项
   7.1.3
   7.1.3.3
程序默认各塔同时施工
   6.4
   7.1.1.1
程序默认始终考虑恒荷载和活荷载工况
程序默认将长度与厚度之比小于3的墙肢按柱进行设计
程序默认底部为Base塔
程序默认按照
   4.3.5
   4.5.3
程序默认按照厚度值定义
程序默认标准层号为P1
程序默认梁
程序默认此项勾选
   7.1.2
   7.1.2.2
程序默认用Multi Frontal Sparse Gaussian
程序默认的建筑
程序默认的建筑高度是自室外地面至结构最高点的高度
程序默认的抗震等级为在此处选择的抗震等级
程序默认的直接积分法为 Newmark
程序默认编号为
   4.5.1
   4.5.2
   4.5.2.1
程序默认质量和刚度因子法
程序默认轴网左下端为基准点
   3.1.1
   3.1.1.1
程序默认都是0.8
程序默认重力加速度值为 9.806m
   6.1.1
   6.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