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 明
   10.1.1
   11.7.1
   8.6.3
   10.3.1
   8.7.8
   4.4.10
   4.4.1
   3.2.2
   3.4
   4.1.4
   6.2.5
   6.5
   8.6.4
   10.3.2
   8.7.9
   4.4.2
   4.4.11
   5.3.4
   6.1.1
   3.2.3
   4.1.5
   4.3.4
   8.2.1
   8.6.5
   11.3
   11.5.1
   4.4.3
   5.4
   4.1.6
   8.2.2
   6.1.2
   7.3.1
   8.5.1
   8.6.6
   11.1
   10.3.4
   4.1.7
   8.2.3
   3.1.1
   7.3.2
   8.5.2
   8.6.7
   11.4
   10.3.5
   8.7.10
   4.4.5
   3.1.2
   4.1.8
   4.3.1
   7-4
   8.6.8
   8.5.3
   8.7.11
   4.4.6
   3.1.3
   4.3.2
   8.1.1
   7.3.4
   8.5.4
   8.6.9
   10.4.2
   8.8.1
   8.7.12
   4.4.7
   4.3.3
   7.3.5
   8.5.5
   11.6.1
   12.3
   10.1.3
   8.7.13
   8.8.2
   4.4.8
   5.2
   7.9.1
   8.4.1
   8.5.6
   8.7.14
   4.4.9
   4.3.5
   7.9
   7.9.2
   7.2.2
   7.3.7
   8.4.2
   11.2
   5.1
   4.2.1
   4.3.6
   7.3.8
   7.9.3
   6.3.1
   8.4.3
   8.7.1
   8.6.10
   4.3.7
   4.2.2
   7.9.4
   7.5.1
   6.3.2
   8.4.4
   10.2.1
   12.2.1
   8.7.2
   8.6.11
   8.8
   9.2.1
   3.3.1
   4.3.8
   7.5.2
   7.9.5
   6.6.1
   10.2.2
   8.7.3
   8.6.12
   9.2.2
   4.5.1
   3.3.2
   7.1.1
   11.4.1
   13.3
   8.7.4
   9.1
   9.2.3
   8.3.1
   1.1
   4.5.2
   7.7
   7.10.1
   6.2.1
   7.1.2
   8.7
   11.4.2
   11.7.2
   8.7.5
   9.2.4
   4.5.3
   4.1.1
   7.10.2
   6.2.2
   7.1.3
   8.3.2
   8.7.6
   4.4.4
   4.5
   5.3.1
   8.3.3
   4.1.2
   6.2.3
   7.10.3
   7.1.4
   8.3.4
   8.6
   8.6.2
   8.7.7
   9.2.6
   5.3.2
   3.2.1
   4.1.3
   7.6
   6.2.4
   3.2.4
   5.3.3
   10.3.3
   4.4
   6.2.6
   6.2.7
   13.2.1
   4.3
   6.4
   13.2.2
   7.3.3
   12.4.1
   13.2.3
   12.1.1
   10.1.2
   13.2.4
   10.1
   8.1.2
   10.4
   4.2
   7.3.6
   7.2.1
   4.1
   7.1
   8.4.5
   8.1
   6.6.2
   8.4.6
   13.4
   8.4.7
   13.1.1
   8.4.8
   8.6.1
   13.1.2
   9.2.5
   7.1.1.2
   7.1.2.1
   12.2.7
   7.1.3.1
   4.5.2.1
   10.3
   7.1.2.2
   7.1.3.2
   4.5.2.2
   Index_A
   7.1.3.3
   6.1.1.1
   7.1.2.3
   7.3.10
   Index_B
   4.5.2.3
   6.1.1.2
   1.4 工作界面
   13.2
   6.1.1.3
   Index_D
   6.1.1.4
   11.7
   6.1.1.5
   7.10 表格
   8.5.7
   7.3.9
   3.1.1.1
   7.3.11 等效弯矩系数
   3.1.1.2
   2.2 数据文件
   12.2.2
   7.5.3
   7.8.1
   3.1.1.3
   2.1
   12.2.3
   7.8.2
   1.3 使用限制
   12.2.4
   7.8.3
   13.1
   12.2.5
   1.2
   7.1.1.1
   12.2.6
说明
说明 aa
说明与梁荷载类似
   6.2.5
   6.2.3
   6.2.4
说明中的公式计算
说明仅用于用户注释
说明仅用于用户注释对分析没有影响
说明参见本节注意事项
说明参见附录A
说明参见附录D
说明及其依据
说明及其依据详见附录E
说明同
说明文件为
说明的是
说明的表格做简单介绍
说明的问题后
说明规定一般为5




   6.2.5
   6.2.3
   6.2.4
   13.3
   8.4.7
   13.2.1
   8.7.14
   7.8.2
请参
   6.2.5
   6.2.3
   6.2.4
   8.7.14
请参见梁优化设计
请参见第6.2.2节
   6.2.5
   6.2.3
   6.2.4



调幅系数
调整
   6.1.1
   6.1.1.3
   8.1.1
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的内力
   7.1.2
   7.1.2.2
调整信息
   8.7.1
   7.1
   7.1.2
   8.3.2
   8.6.5
   7.1.2.1
调整动态标签标志的尺寸系数
调整单元的收缩
调整单元的收缩比可在视图
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
   7.1.2
   7.1.2.2
调整地震荷载作用下与框支柱相连梁的弯矩
调整收缩的尺寸系数
调整放大
调整旋转的尺寸系数
调整时取0.2Qo和1.5Vcmax的小值计算
调整材料
调整构件类型的字体
调整构件编
调整构件编号的字体
调整模型在工作窗口中的显示状态
调整模型消隐的显示效果
调整模型视图的颜色
调整比例及附加参数等选项后
调整点编
调整点编号的字体
调整移动的尺寸系数
调整系数
   6.1.1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8.7.6
   6.3.1
   7.3.10
   6.1.1.3
   7.3.9
   7.3.11 等效弯矩系数
   7.5.3
   8.7.7
调整系数中设置的调整系数
调整系数为场地设计有效峰值加速度与地震波有效峰值加速度的比值
调整节点编
调整节点编号的字体
调整荷载数值的字体
调整薄弱层构件的地震设计内力
   7.1.2
   7.1.2.2
调整表
调整表示
   8.5.3
   8.2.1
调整表示反
调整表示反力的
调整表示反力的符号
调整设计结果显示的字体
调整输出格式
调整透视图
调整透视图比
调整透视图比例
调整透视的尺寸系数
调用已保存的
调用已保存的其它项目的数据文件



谱数据类型
   6.1.1
   6.1.1.3
谱数据表格
   6.1.1
   6.1.1.3



谷歌等主要搜索引擎




   8.7.13
   8.6.4
   5.3.4
   6.1.1
   3.1.1
   8.7.10
   8.6.9
   10.4.2
   8.7.12
   7.3.5
   5.1
   8.6.10
   7.5.2
   9.2.2
   9.2.3
   7.1.2
   4.1.1
   7.10.2
   4.4.4
   7.1.2.1
   4.1.5
   6.1.1.5
   3.1.1.1
   8.7.2
   6.2.3
负、正弯矩配筋的配筋率
负值
负值代表负弯矩
负值分别输出
负值时
   9.2.2
   9.2.3
负值表
负值表示受压
   8.7.10
   8.7.12
负值表示负弯矩
负弯矩
   8.7.12
   8.6.10
负弯矩调幅系数
   7.3.5
   7.1.2
   7.10.2
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在0.8
负弯矩调幅系数表格
负弯矩调整
负弯矩调整系数
负方向



质心
质心X
质心Y
质心Z
质心坐标信息
质量
   10.3.5
   10.4.2
   7.1.1
质量单位为
质量参与系数
质量参与系数之和按规范要求默认设置为90
质量参与系数之和默认设置为90
质量参与系数控制
质量参与系数的和
   7.1.1
   7.1.1.1
质量和刚度因子
质量和刚度因子法
质量比max



资料有文本资料和动画培训资料



起始层和结束层
起点



超筋超限信息
   8.7.8
   8.1.2
   8.4.4
   2.2 数据文件
超过此振型数时分析将终止
超配筋系数在程序中应用下面几个方面
超配系数
   7.1.2
   7.1.2.3
超配系数定义主菜单
超配系数定义主菜单 分析设计
超配系数用于地震作用下框架梁和连梁端部剪力以及框架柱端部弯矩和剪力的调整系数的计算
超配系数用于计算梁
超配系数用于计算非弹性铰特性值
超配调整
超限
超限信息
超限信息的具体内容
超限信息的具体内容参
超限信息的具体内容参见第八章第8.4.4节内容
超高超限结构
   6.1.1
   6.1.1.3
超高验算



越层柱和斜柱可以在三维视图中



足《高规》JGJ3



跃层
跃层构件
   4.1.4
   4.1.5
   4.1.6
   4.1.7
   4.1.8
   4.1
   4.1.1
   4.1.2
   4.1.3



距离
   4.4.2
   10.3.4
距离查询



跨中
   8.6.4
   7.9.1
   7.9.2
   7.9.3
跨中剪应力验算
跨中和下部的边缘构件纵筋As
跨度
   7.1.3
   7.1.3.2




   7.1.4
   7.1.3
   7.1.3.2
轧钢筋的钢筋混凝
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



转化为Z
   6.1.1
   6.1.1.1
转化为Z方向质量
转换层
转换层楼
转换层楼板等需要做详细分析
转换层的楼板不应指定为刚性楼板
转换层设置的位置应满足
转换柱等柱构件包含到批量设计中
转换梁
   3.3.1
   7.2.1
转换梁及详细分析墙需要用户在前处理指定
转换梁和详细分析墙的网格划分尺寸可在 结构
转换梁在模型中需要指定
转换梁等梁构件包含到批量设计中
   7.1.1
   7.1.1.2
转换梁采用板元分析
转换梁采用板元分析时



软件使用交流
软件使用交流以及专业知识等的交流




   7.9.2
   7.9.3
   7.9.4
   3.3.2
   3.1.1.3
   Index_B
   8.6.8
   8.4.4
   2.2 数据文件
轴力
   8.7.9
   8.6.10
   8.6.11
   9.2.2
   7.1.2.2
轴力及y和z
轴力及y和z方向的弯矩
轴力和两个
轴力和剪力
   7.9.2
   7.9.3
   7.9.4
轴力和弯矩
   7.9.2
   7.9.3
   7.9.4
轴力最大值
轴压比
轴压比的控制轴力
轴压比等
轴压比超限
轴压比超限时
轴压比超限验算
轴压比限值应专门研究并采取特殊的构造措施
轴压比验算
轴向和抗弯刚度系数
轴心受
轴心受压或偏心受压柱的计算长度l0 按如下方法计算确定
   7.1.3
   7.1.3.2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
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的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大于
轴旋转的单位宽度扭矩
轴线
轴线交点和节点
轴线交点和节点上
轴线表格
   3.1.1
   3.1.1.1
轴线间距输入框
   3.1.1
   3.1.1.1
轴网
   3.1.1
   3.1.3
轴网02
轴网体系
   3.1.1
   3.1.2
   3.1.3
   3.1.1.1
   3.1.1.2
   3.1.1.3
轴网列表
   3.1.1
   3.1.3
轴网列表包括线轴网列表和点网格列表
轴网功能中查看
轴网名称
轴网插入到模型空间后
轴网视图右键菜单提供图形缩放
   3.1.1
   3.1.1.3
轴网输入
   3.1.1
   3.1.2
   3.1.3
轴距及累计距离
   3.1.1
   3.1.1.1
轴:在轴网或CAD底图上点取轴线,该轴线上生成梁构件
轴:在轴网或CAD底图上点取轴线,该轴线上生成线
轴:在输入的轴网或导入的CAD底图中点取轴线,该轴线上所有轴线交点都生成柱构件
轴:点取轴线



输入
   6.3.1
   5.3.4
   4.5.3
   1.4 工作界面
   12.2.3
输入0表示不考虑该荷载工况
输入Beta
输入Beta角参考点的位置
输入Beta角的参考
输入Beta角的参考方向
输入Beta角的增量
输入P1、P2两点坐标指定投影基准
输入P1、P2两点坐标指定投影基准线
输入一个值
输入一个值即可
输入不同结构体系每平米
输入与上面体型系数不同的楼层和体型系数
输入了构件温
输入了构件温度的构件
输入使用性能验算限值
输入信息 详细表格
   4.1.4
   4.1.5
   4.1.6
   4.1.7
   4.1.8
   4.1
   4.1.1
   4.1.2
   4.1.3
输入修改的参数
输入偏移距离
输入偏移距离或直接在视图中点取偏移距离
输入分割间距
输入剪力墙上洞口的尺寸信息
输入动画演示
输入动画演示的时程的开始时间
输入动画演示的时程的时间间隔
输入动画演示的时程的结束时间
输入升降的偏心数值
输入厚度值
输入参考构件号
输入参考构件号或在视图中点选参考构件
输入图形的标题
输入在三个坐标轴
输入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复制距离
输入在三个坐标轴上的移动距离
输入在指定的
输入在指定的方向上复制间距
输入坐标值
输入复制次数
   4.4.2
   4.4.4
输入大于地震波
输入大于地震波的时间
输入大于地震波的时间虽然可以查看自由振动的结果
输入子空间迭代法的分析控制参数
   7.1.1
   7.1.1.1
输入实际地震作用
输入实际地震作用方向与基准方向构成
输入实际地震作用方向与基准方向构成的
输入审核人的名字
输入审核日期
输入密码锁的序列号
输入对荷载数据的简单
输入布置
输入布置方向和距离
输入悬臂板宽度
输入悬臂板挑出长度
输入截面数据
   4.5.2
   4.5.2.1
输入文本信息
输入新的快捷键
输入方式
输入时
输入时程荷载数据名称
输入板
输入板顶标高相对于楼层标
输入板顶标高相对于楼层标高的差值
输入构件局部坐标系x
输入构件局部坐标系x方向的分割间距
输入构件旋转
输入构件旋转的
输入构件旋转的角度
输入查找的条件
输入查询的节点
输入查询的节点号
输入框中显
输入框中显示该节点号
输入框中显示选中构件号
输入梁
输入模型数据时
输入次梁根数
输入次梁根数即可布置次梁
输入正值即沿整体坐标Z
输入洞口尺寸
输入特定振型的阻尼
输入特定振型的阻尼比
输入的信息有
输入的时间大于地震波数据
输入的时间大于地震波数据长度时
输入的时间小于地震波数据
输入的时间小于地震波数据长度时
输入的钢筋信息有
输入相对值或刚度值
输入相应的弹簧值
输入相应的扭矩折减系数
输入相应的放大系数
输入相应的计算
   7.3.5
   7.3.6
输入相应的计算长度调整系数
   7.3.5
   7.3.6
输入相应的调幅系数
输入矩形楼板洞口的尺寸信息
输入节点号或用鼠标在模型上点取节点
输入节点号或用鼠标在视图上点取节点
输入荷载
输入荷载数据中的子工况名称
输入荷载的组合系数
   7.1.1
   7.1.1.1
输入要生成图形的标题
输入要计算的振型数量
   7.1.1
   7.1.1.1
输入规范规定的容许裂缝宽度
输入计算风荷载所需要的结构基本周期
   6.1.1
   6.1.1.2
输入该审核记录的名称
输入谱数据的周期范围
输入负值即沿整体坐标Z轴
输入距离比
输入选择复制
输入选择复制的
输入选择复制的角度
输入钢构件截面净截面和全截面之比
输入钢结构截面净截面和全截面之比
输入需查询的构件
输入需查询的构件号
输出
   8.6.3
   8.6.11
   9.2.2
输出DWG文件
输出word格式计算书
输出上下端值
输出不满足规范规定的构件超限信息
输出以恒荷载效应控制的
输出以恒荷载效应控制的竖向荷载作用下底层各构件的内力
输出位置
   8.5.1
   8.5.4
输出位置及显
输出位置及显示方式
输出位置及显示方式等参照第8.5.4.3节介绍
输出值
输出值格式
输出其中的最大值
输出内力位置
   8.5.6
   8.5.7
   9.2.2
输出内容如下
输出单元按每延米弯矩Mxx和Myy计算的裂缝宽度
输出单元按每延米弯矩Mxx和Myy计算的配筋量
输出单元的内力值
输出各单元中的最大值
输出各单元的位移值
输出各构件的局部坐标系y向的最大剪力值及其对应的其他内力值
输出各构件的局部坐标系y向的最大弯矩值及其对应的其他内力值
输出各构件的局部坐标系z向的最大剪力值及其对应的其他内力值
输出各构件的局部坐标系z向的最大弯矩值及其对应的其他内力值
输出各构件的最大轴力值及其对应的其他内力值
输出各构件的最小轴力值及其对应的其他内力值
输出各楼层的楼面荷载
输出各楼板位移的最大值
输出各种水平
输出各种水平力工况作用下的验算结果
输出各种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作用下
输出各种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作用下剪力墙的内力值
输出各种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作用下转换梁及详细分析墙的内力及
输出各种荷载工况及荷载组合作用下转换梁及详细分析墙的内力及应力结果
输出各种荷载组合作用下的各单元的计算配筋量
输出各荷载标准组合作用下的各单元的裂缝宽度
输出周期
输出在结果>层分析结果>规则性验算表格>侧向刚度不规则验算表格中输出
输出层间位移
输出层间位移角
输出弹性相对挠度
输出弹性绝对挠度
输出当前构件的word计算书
输出数值位置
   8.4.1
   8.4.2
   8.4.3
输出数据
输出数据的时间间隔数
输出文件里面查看平动因子和扭转因子来进行判断
输出时才会亮显
   9.2.3
   9.2.4
输出时程分析各条波的层剪力与反应谱分析的层剪力结果的比较
输出有害层间位移
输出有害层间位移角
输出构件I
输出构件两
输出构件两端和跨中内力
输出构件中间位置的内力
输出构件内
输出构件内力
输出构件内力的最大值
输出构件列表中所选构件的word计算书
输出构件的值
输出构件类型
   8.6.4
   8.6.2
输出构件边界条件
输出柱
输出格式
输出格式如下
   8.7.9
   8.7.12
   8.7.13
   8.7.14
   8.7.1
   8.7.2
   8.7.10
输出梁
   8.5.6
   8.4.4
   8.5.7
输出楼板各单元的内力云图
输出楼板各支座和跨中的计算配筋面积
输出楼板各边
   9.2.2
   9.2.3
   9.2.4
输出楼板各边上的垂直于各边
输出楼板各边上的垂直于各边方向的最大配筋和跨中的下部计算配筋量
输出楼板各边上的绕各边
输出楼板各边上的绕各边方向的最大负弯矩和跨中的最大正弯矩
输出楼板各边的上部裂缝宽度和下部裂缝宽度以及跨中的下部裂缝宽度
输出楼板弯矩
输出楼板支座各边的上部裂缝宽度
输出楼板支座和跨中每延米的内力
输出楼板支座和跨中每延米计算配筋面积
输出楼板每延米的内力
输出步长
输出用户在
输出用户在主菜单
输出用户定义的各个
输出用户定义的各个方向地震作用工况
输出用每延米弯矩Mxx和Myy计算的裂缝宽度
输出用每延米弯矩Mxx和Myy计算的配筋量
输出的
输出的As及Psv均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输出的主筋面积计算原
输出的主筋面积计算原则如下
输出的数据
输出的数据包含了地面运动
输出的数据方向
输出的数据是以地面为参考点的相对值
输出的数据是以指定的某点为参考点的相对值
输出的数据是以指定的某节点为参考点的相对值
输出的最不利地震作用
输出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为与整体坐标系X轴的
输出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为与整体坐标系X轴的夹角
输出的柱子纵筋面积满足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输出的格式与截面优化结果输出格式相同
输出的楼层
输出的楼层及输出的结果类型
输出的箍筋面积为箍筋间距范围内所有肢的总面积
输出的纵筋及
输出的纵筋及箍筋面积都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要求
输出的结果为输入
   7.3.8
   9.2.1
输出的结果为输入方向的结果
   7.3.8
   9.2.1
输出的结果内容
输出的结果内容即可查看全楼层的层剪
输出的结果内容即可查看全楼层的层剪力和倾覆弯矩极值图形
输出的结果内容即可输出如下形式的图形结果
输出的结果内容和数据类型
输出的结果包括最大值
输出的荷载工况包括
输出竖向荷载准永久值组合作用下底层各构件的内力
输出竖向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底层各构件的内力
输出竖向荷载设计值作用下底层各构件的内力
输出端柱的设计结果如下
输出类型
输出结果的
输出结果的类型及数据类型
输出计算裂缝宽度与规范要求的容许裂缝宽
输出计算裂缝宽度与规范要求的容许裂缝宽度的比值
输出该构件
输出该构件上的荷载值
输出该构件的构件号
输出该构件的构件类型
输出该节点
输出该节点上的点荷载
输出该节点的支承和弹性连接属性
输出该节点的节点号
输出选项
   8.6.7
   8.6.2
输出选项与8.6.2节相同的不再详细介绍
输出选项是针对当前亮显图形
输出间隔步数


>>